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来不及入选“十大”的人类科技突破性成果 持续“上新”中国科创越跑越快
第6版:科创上海 2023-01-20

来不及入选“十大”的人类科技突破性成果

中国唯一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

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 新华社 发

张炯强

每年,世界著名科技杂志都要对人类科技突破性成果做出点评。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或许是时间的原因,人类科技的一个里程碑,来不及入选世界十大科技成果。

去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其下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团队,12月5日在国家点火设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实现了“核聚变点火”,该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所消耗的能量。

这是一个全球科学家研究了几十年的成果,意味着人类将于未来真正实现清洁能源。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试验聚变反应堆。虽然它们长期以来一直能够产生聚变反应,但直到此前,这些反应总是需要输入超过它们最终所产生的能量。而今,当输出的能量超出输入的能力,核聚变理论上被认为“实现了”,就可能可以开始为人类发电了。尽管,这仍限于基础理论阶段,人类离“核聚变”用电尚有较长的应用距离。但,路径已然被发现,人类甚至拥有了建造“人造太阳”的可能。

除了上述里程碑式的发现,美国《科学》周刊评选出“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多项涉及病毒细菌研究。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的病毒。发表于去年1月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可能是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的因素。这种病毒也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被认为可能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即“接吻病”)。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因为大多数病例可以通过阻止感染病毒来预防。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在加勒比海的红树林沼泽发现了一种巨型细菌Thiomargarita magnifica。这种细菌最长可达2厘米,用肉眼就能看到。它比任何其他已知的细菌大5000倍左右,这就好比我们发现了一名身高超过8千米的人类。

另外,由鼠疫杆菌引发的黑死病是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它在欧洲人的基因中留下了痕迹。近700年前保护人们免遭瘟疫折磨的那些基因已不再有益,现在导致欧洲人更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克罗恩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另一项关于疫苗的研究则取得突破。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引发疾病的两种疫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它们可以保护受这种常见疾病影响的两个群体:婴儿和老年人。这两种疫苗都能防止60岁以上人群出现重症,同时还不会引发明显的副作用。而若让孕妇接种其中一种疫苗,能保护婴儿到其6个月大,因为孕妇能将抗体传给胎儿。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已逾三年。未来还有哪类病毒可能出现?人类该如何寻求与微生物共存的方式?安全疫苗从何而来?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将成为全球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科学》发布的“2022十大科学突破”还包括: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多年生水稻、有200万年历史的DNA、偏转小行星、美国通过新气候法案、能创造艺术的人工智能等。这些科学发现具有两个共性:其一,面对人类未来的生存挑战;其二,注重于最基础的研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