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我们为何如此期待这个开学日 赏樱季序幕拉开 贴心人为群众办暖心事 出入境办证井喷式增长 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中伊关系 60年前的小木盒走进“第一课” 开学了!孩子们笑颜归来
第1版:一版要闻 2023-02-15

60年前的小木盒走进“第一课”

学生在参观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时使用的医疗器械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螺钉、丝线、塑料管、四孔钢板,还有一根别在纱布上的弧形缝针。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礼堂,一个破旧的小木盒成为主角。“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革命文物藏品进课堂主题活动举行,这套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展示了新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1963年1月2日清晨,上海机床钢模厂冲床车间工人王存柏因右手腕关节以上部分被完全切断,被送往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但他坚决不同意截肢处理。骨科主治医师陈中伟深知工人的难处,决定为王存柏重新接上断手。当时,肢体再植是医学上一项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可用传统的缝合方式难度太大。经过8小时奋战,成功完成断肢再植手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公认的成功接活断肢的国家。半年以后,这只手不仅能拿筷子、握笔写字、打乒乓球,还能提6公斤的重物。一年后,工人王存柏重返工作岗位,回到了机床旁边。

“这根线竟然那么细!”“太神奇了,整整60年这些工具竟然还能留着!”木盒边凑满了好奇的小脑袋。中共一大纪念馆文物保管员张安可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在该校随后举行的“健康思政·开学第一课”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琴龙教授则通过八个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首创效应的医疗案例,在开学首日,让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孩子们心中升腾。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