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广告 广告 别让“话费充值”陷阱再坑人 寒樱绽放已三成  河津樱开待何时 办证高峰,瞄准细节“抢”时间
第8版:上海新闻 2023-02-15

别让“话费充值”陷阱再坑人

纪玉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券”,还有这样的好事?然而,消费者点击弹窗广告后,得到的却是多张总额100元的小额话费抵扣券。近日,四川省自贡市市场监管局召开行政约谈会,对涉及“互联网话费充值返券”消费投诉的18家经营者进行约谈,要求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辖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查违法行为。

天上掉下的不一定是馅饼,更可能是陷阱。消费者以为充值29.9元后可以直接享受到100元话费,实际上得到的是多张5元或10元话费券,且充值满100元、200元才能抵扣,也就是说要再花2000元才能用完这些券。消费者或许还会遇上难以退款、充值后话费迟迟不到账或只有部分到账等问题。这些弹窗广告往往要求消费者下载其他App,其实就是以“话费充值”为诱饵给App引流。

这类广告明显涉嫌以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监管部门应当依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予以相应处罚,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督促企业退款,构成欺诈的还要退一赔三。从过往案例来看,这类广告背后的企业不限于一地,消费者往往因为损失金额较小、维权难度较大而不得不“自认倒霉”,这就需要各地监管部门都行动起来,不要让相关企业继续坑骗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话费充值”的弹窗广告无孔不入,消费者在快递柜扫码取快递、看视频、玩游戏、浏览微博页面或微信小程序时都可能看到。有的消费者因为是大平台的弹窗页面,就放松了警惕。一方面,平台应尽到审核义务,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这类广告有时投放在第三方的广告位,有时是劫持系统后跳出的垃圾广告,增加了治理难度,这就需要平台提升技术处理手段,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信誉及消费者权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不能轻信弹窗广告的花言巧语,但身处偌大的互联网环境中,难免有“一不留神”的时候。构建起一个更讲诚信的互联网环境,至关重要。恶意设下消费陷阱的经营者,怎能容其大行其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