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舟泛漓江(二首) 沧浪浮碧玉(中国画) 书荒的日子 颜色 信有师生同父子 永远不能忘记的他们
第10版:夜光杯 2023-02-25

颜色

林中洋

天色将暗时,我有些意犹未尽地收起了画笔。曾几何时,我开始注意尽量在自然光线下画画,因为即使是最接近日光的灯,也会影响我对色彩的把握。好在油画干得慢,一幅画可以断断续续地画上好几天甚至几个月,所以我不着急,有时还会玩一玩色彩的游戏,比如在干透了的蓝色上面铺上半透明的黄色,上下两层色彩叠加起来,现出了绿色的效果,那份感觉真是奇妙。

清洁画笔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自己为什么要拘泥于所谓“真实”的颜色呢?世上万物本无色,只不过因为有了光,物体对光有不同的反射,然后才让眼睛或者大脑感觉有了颜色,其实你看到的红色和我看到的红色都未必是一样的,哪个算是“真实”的呢?!

对色彩的感知,终是很主观和个人的事。通常来讲,浓烈丰富的色彩带给人欢快的感觉,仿佛龙腾虎跃、锣鼓喧天;而冷色调则深沉内敛,好像有人在月夜浅唱低吟,散发着淡淡的忧伤。“色调”这个词本身就显露出色彩里的音乐性,就像“音色”表现出来的音乐里的画面感一样,不管是一幅画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如果能在调动人的各种感官的同时触动人的心灵,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或喜悦或慨叹,那么,这件艺术品就可以算是成功的吧。即使是吃饭,也是色香味俱全的,才可称之为美食。

当然,好坏成败本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一件艺术品在不同的人那里引发的感觉也不尽相同。梵高的画作多色彩明丽,就连夜空里的星辰都被他描绘得巨大耀眼,但是在这些明艳的后面,却是说不出的压抑和悲伤。作为观众,自己的心情也会给一幅画蒙上不同的色彩。一个人在快乐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五彩绚丽的,即使糟糠也仿若珍馐;而人在痛苦的时候,再动人的良辰美景也会跟着黯然失色。

既然色彩那么主观,那么就好像没有较真的必要。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的“色”指的当然不只是颜色,而是物理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总和,所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物质,包括人的“受、想、行、识”都属于“色”的范畴,只有放下执着,才能做到“缘起性空”。

然而,一介俗人如我,仍是喜欢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色即是空”的理念带给我的,有时是安慰,有时却是遗憾,我想我能做到的,最多就是在执着与放下之间寻找一个中间点。

比如在画画的时候,不去为了没有调出理想的颜色而恼火,也不去想这幅画结束后该挂在哪里,而只是有意识地去体会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愉悦与快乐,那么才会有一种沉静之心,才能更好地体会当下,任凭身外波涛千万,仍然能够不动声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