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里,你读了几本书?刚刚发布的《2022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民人均阅读超13本,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率,但纸质书支出为数字阅读的近2倍,纸质书作为生活中阅读仪式感的表征,地位不可替代,上海人还是愿意为纸质书付出更多的金钱。
阅读行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大部分市民对公共图书馆、书店和书吧等公共文化阅读设施较为满意。近八成市民在过去一年里曾使用过公共文化设施,近半数的市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公共阅读设施。70.6%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参与过1次公共阅读活动。书籍展览活动是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阅读活动,27.56%的市民在2022年参与过旧书交换活动,27.02%参与过读书交流会活动。具有社交属性的公共阅读活动赋予市民浓厚城市归属感,让阅读主体之间相连接,让人与城市相连接。
上海市民家庭阅读率为82.44%。市民家庭阅读周时长为143.06分钟。与家人共读时,大家更多选择的是读文学作品、人文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类作品。
市民前往书店的主要目的依次为购买图书、在书店进行个人阅读、放松并体验慢生活。调查显示,市民对实体书店的功能需求趋于多元,除了买书、浏览和学习外,实体书店的空间舒适感和文创、咖啡等服务也是吸引市民去书店的要素。实体书店的延伸功能是一种基于文化底质的社会交往,并成为市民社交的新场景。
过去一年里,超半数的市民都有一家自己常去的书店,并且频繁到访,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依赖。73.99%的受访青年人在过去一年去过业态丰富的实体书店。
对市民关于书店各项元素重要性的认知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书店最重要的是选书品位,分值为1.28;其次是书店氛围,分值为1.18;然后是书店理念,分值为0.84。这也说明了实体书店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对书店购书以外其他文化功能的需求,但图书和阅读仍然是市民心中书店最核心的元素。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