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魅力夜生活 扫码点单索取个人信息将被约谈 当看电影愈发成为个人仪式 复旦校长寄语毕业生:拒绝躺平 讲好沪明合作故事  助推老区高质量发展
第6版:上海新闻 2023-06-17

复旦校长寄语毕业生:拒绝躺平

本报讯(记者 张炯强)昨天,复旦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和研究生毕业典礼分别于上下午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举行。典礼上,中科院院士、校长金力给2023届毕业生们送上了毕业寄语:拒绝躺平。

复旦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了一次2300多名本科同学参加的调研,逾六分之一受访同学认为自己可能会选择“躺平、降低期待”,有超过五成学生对“长远发展”表示“压力很大”或“较大”。调研还显示,虽然同学们在课程、科研和毕业去向方面同样感到明显压力,但有近九成同学确认自己正在追求人生理想,近八成同学对自己的整体状态和积极品质感到满意。显然,复旦校园是成长的“温室”,而不是“躺平”的温床。

金力说,年轻人轻言“躺平”,不能简单说孰对孰错,但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选项。拥有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斗志和不竭的动力,不被彷徨困倦,不被焦虑消磨,不被挫折阻击,才能完成长途跋涉,体验到更多更美的风景。拒绝躺平,有三重内生动力:

第一,中国人不会选择认命。古往今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文化认同。同学应当思考,到知天命的年纪,能不能把一个强大的现代化中国交给下一代、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和未来,能不能无愧面对一代代艰苦奋斗、接续奋斗、不懈奋斗的先烈和前辈?使命在肩,怎能躺平?

第二,青年人不能自我压抑创造。欲望是创新的潜动力。年轻人是最有创新欲望和创造活力的,天赋不能被委屈,韶华不能被辜负。如果选择躺平,号称与困难压力“和解”,将是对自己莫大的委屈、天大的辜负。如果“低欲望社会”蔚然成风,将会消解创新潜能、阻碍社会进步,甚至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三,复旦人不会选择守成。复旦118年的历史上,如果前辈抱有守成之心,这所学校或许早已夭折。母校尚在襁褓时,创校先贤们就为她立下“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宏愿,并为此奔波不止、奋斗不息。所以复旦人深深懂得,高远的理想依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去实现,卓越的境界在一次次的拼搏、突破和超越中被成就。

金力说,复旦人的字典里没有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学会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融入个人志趣,乐于接受挑战且不怕挫折,怀有乐群之心且善于合作,体验奋斗乐趣且热爱生活,练就乐观豁达的心胸,拓展开放长远的眼界。这样的文化特质,让更多的复旦人成为发现者、开拓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