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在北京会见来访的布林肯 图GJ
19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布林肯举行会谈,就中美总体关系及有关重要问题进行长时间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
布林肯18日抵达中国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他首次以国务卿身份访华,也是2018年10月以来访华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
长时间会谈不寻常
18日下午,秦刚与布林肯举行了并不寻常的会谈,央视报道较为罕见地使用了“长时间”一词。据外媒报道,会谈时长较原计划多一个小时。两人共进工作晚餐,美国代表团在晚上10时半之后才乘车离开。
从会场氛围看,布林肯乘车抵达时,秦刚在宾馆门口迎接,两人微笑握手互致问候,步入大厅的一路上不断寒暄,并握手合影。
中国以“坦诚、深入、建设性”形容此次会谈。据央视报道,秦刚直接表明,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最低谷,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在启程前会晤访美的新加坡外长维文,维文在表达对布林肯访华的重视和肯定时也指出布林肯此访“必不可少,但还不够”。由此可见,国际社会与中国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期待,颇有共鸣。
秦刚表示,中国致力于构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希望美国秉持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与中国相向而行,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冷静、专业、理性处理意外偶发事件。双方应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巴厘岛会晤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正轨。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表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表态值得关注,体现了中国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美政策考量。而从美国的表态看,双方都有为两国关系止损企稳的考虑。
秦刚还就台湾问题等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阐明严正立场,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中国敦促美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
两国外长准备充分
有美国官员以“直接”来形容这场会谈,认为布林肯与秦刚“准备充分”,这是一次“真正的对话”。布林肯原本期望年初访华,但在2月初“气球事件”后,美国国内反华势力的挑唆令中美关系遭遇新的困难和挑战,两国的对话和沟通陷入“僵冷”状态。
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国防部长没有举行会晤,但两国防长在晚宴前的礼节性握手寒暄引起全场瞩目。亚太国家对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
布林肯启程前,秦刚14日应约同布林肯通电话,就台湾问题等中国核心关切阐明严正立场,希望美国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
对此次访华,布林肯也做足准备。美国国务院网站首页背景图片已更换为北京王府井大街,首页文章指出布林肯访华期间将与中国高级官员会面,讨论“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和“负责任地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美国官员称,布林肯在与秦刚的会谈中非常清楚地表示,美国不愿与中国脱钩。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界人士,正络绎不绝踏上中国大地,拓展对华合作。
双方达成五点共识
中美外长会谈达成五点共识:双方同意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对话交流合作;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布林肯邀请秦刚访美,秦刚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中美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欢迎更多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国家互访,并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
沈丁立表示,五点共识无疑是双边关系的积极动向,也符合双方寻求双边关系建设性发展的意愿。其中,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一旦完成,将为增强两国关系的可预期性提供帮助。此前一度中断的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对于推进具体协商与合作也大有帮助。
纽约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拉塞尔认为,布林肯此访或许很难解决美中关系里的主要问题,但很可能重启双方急需的面对面对话。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