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空地被当成“露天棋牌室”
即便关了窗户,宋女士家中噪声也常达60分贝以上
用来打牌的桌椅平时就放在31号楼旁边 王军 摄
家住杨浦区三门路510弄的宋女士近日向“新民帮侬忙”求助,自己所住的31号楼门口,有个“露天牌局”,一摆就是20多年:天气凉爽时,从下午打到晚上;天气炎热时,从晚上打到深夜。吞云吐雾间,浓烈呛人的香烟味直往屋里钻;兴高采烈时,呼喝喊叫的喧嚣声让人夜不能寐。对此,有居民直言“忍了十多年,忍得好辛苦”;有居民或因连续投诉,家中天井疑遭“高空投弹”。邻里间的矛盾到底该如何协调化解?记者前往现场了解个中原委。
每日“闹猛”到深夜
宋女士居住的31号楼位于小区东北向的“死角”,朝北朝东两面都有围墙,一梯四户中有两户卧室的窗户开在北边。31号楼的北面与围墙间的空地经常被小区里的爷叔阿姨们当作了“露天棋牌室”。一张玻璃小茶几、几张旧凳子,抽烟打牌、嬉笑怒骂,直到深夜时分才收摊散局,一个个“尽兴而归”。
打牌的爷叔阿姨们是开心“闹猛”了,但住在31号楼的居民们苦不堪言。住在底楼的宋女士表示,上初中的孩子回家要复习写作业,可每天下午到晚上这段“黄金时间”窗外的牌局打得正欢,就算牢牢关上装了双层玻璃的窗子,实测牌局中发出的阵阵喧嚣声也要达60分贝以上。“孩子不光没法安心学习看书,甚至连睡觉都睡不好。窗子外头的牌局往往要持续到半夜三更,阿拉好不容易刚刚搭上眼皮,一股香烟味道呛得侬咳醒,接着一阵叫声吵得侬惊醒……”
宋女士搬来小区已有几年时间,考虑到邻里关系,曾尝试过当面打招呼。但“露天棋牌室”仍然是“热火朝天”,除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外,其余时间里牌友们几乎“满勤”,不少住在离31号楼较远处的居民也是呼朋唤友“慕名而来”。无奈之下,身心疲惫的宋女士只得向居委会、物业不断“求安宁”,虽然是“说一说管一管好一好”,但没过几天,窗外又是“牌声依旧”。“可能是嫌我事情太多,我家的天井里还被人‘高空投弹’,扔了不少杂物和垃圾。”话至此处,宋女士的脸上写满了委屈。
牌友承认声音大
在“新民帮侬忙”的介入下,街道、居委会随即组织了居民调解会。
“阿拉打牌是有原则的,不会影响到人家的。”对于几位阿姨的“坚持”,记者立刻讲述了现场查看的情况:几张用来打牌的玻璃茶几和凳子就放在31号楼栋门口的信箱处,距离宋女士家北面的卧室仅有2米。而当记者出示了在宋女士房间测得的噪声分贝照片和视频后,阿姨们才承认:“有辰光声音确实有点大。”
在调解会上,经常打牌的爷叔阿姨们说,小区居民大多是27年前从燎原一村动迁过来的老邻居,从父辈们开始就聚在一起打牌了。“打打牌,总归要吃吃香烟、吵忒两句,人家都没有意见,就她意见最多,这不是没事情找事情吗?”让他们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宋女士曾将茶几和凳子藏了起来,最后还是通过居委会才“物归原主”的。
对此,记者向几位老人转达了其他人家的难言之苦。在采访中,一提及“露天牌局”的困扰,有多位居民直言“动静实在太大了”,但碍于老邻居的情面,“也就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一忍就忍了十多年。有辰光实在吃勿消,就自己想办法到外面避避风头。”
牌摊后移且限时
调解现场,面对居民间多年来的积怨,五角场街道第一网格工作站和居委会的多名社工一边对阿姨爷叔们当中的“关键人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边又与宋女士耐心交流、细致沟通。“我们大家都应该倡导不扰民的‘老有所乐’,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首先要懂得相互理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协调,眼见着居民双方把该讲的话都讲了,心头的火气也渐渐消了,社工们当即提出“‘露天棋牌室’退让一定距离”的解决方案。
“如果退到绿化角的话,那里蚊虫多,晚上也没有灯光……”阿姨爷叔们仍有不满。对此“新需求”,立刻得到街道、居委会的肯定回复:将安装照明灯,并请专业部门定期消杀蚊虫。最终,相关各方在调解协议上明确:“露天棋牌室”向东北角退移四五米,至绿化角处;晚上10时30分前结束牌局。对此,宋女士也表示了理解。小区里的“牌局风波”能否就此真正平息?居民们能否自此和谐相处?“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