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25日透露,日本自卫队以中俄两国正在加强反卫星能力为借口,已经开始利用在俄乌冲突中表现不俗的“星链”服务,并计划在下一财年正式采用该技术。
着眼战时确保通信
“星链”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一项庞大工程,即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4000颗。
由于传输性能大幅超过传统卫星,且不受地面网络基础设施限制,“星链”可以在缺乏可靠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区域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比如灾区和战场。
日媒报道,日本自卫队结合俄乌冲突的实战经验,于3月开始试验如何有效利用“星链”服务。试验设备部署在自卫队约10个基地,以便在战时基础设施被摧毁或瘫痪时仍能完成信息传输。目前自卫队已经可以试用位于地球静止轨道的通信卫星,但仍嫌不足。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这是自卫队首次使用民企的卫星网络,防卫省还计划与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签约,以确保紧急时刻的通信质量。
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基础设施遭到俄军沉重打击,互联网服务一度关闭,通信成为巨大难题。美国迅速向乌克兰提供“星链”服务,运送了数万套接收天线和路由器。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防务研究员米隆表示,“星链”在乌克兰军队里得到大规模应用,包括指挥部和前线部队之间的通信。而且,“星链”的信号不像普通无线电信号般容易被干扰,只需15分钟即可设置完毕。
有外媒报道称,五角大楼有意在其他潜在冲突爆发区推广“星链”。
“星链”并非毫无破绽
对于“星链”的军事化问题,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一度比较纠结。他承认“星链”在乌克兰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认为“星链”作为一项商业产品本应民用,而且SpaceX无法无限期资助乌克兰使用“星链”。有外媒披露,“星链”在乌克兰每月运营费用高达2000万美元。不过,在五角大楼本月决定为乌克兰使用“星链”埋单后,这一争议似乎逐渐淡化。
虽然乌克兰军方坦承“星链”在引导乌军炮击俄军上的功效,但俄罗斯也在逐渐探索克制“星链”的方式。
曾在法国外籍军团服役、代号“鲍里斯”的乌克兰士兵称,俄罗斯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对“星链”终端设备进行定位、干扰和摧毁。这些设备本就不是为在战场使用而设计的,一旦他设置了“星链”便携式互联网接收器,俄军就会搜寻和定位他,而且最终都会找到。
代号“教授”的乌克兰无人机操作员称,来自俄军的干扰是有效的,但“星链”工程师也在不断更新程序规避干扰,双方的电子博弈呈现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
“星链”在乌克兰的成功运用令日本颇为动心,本月中旬公布的新版《宇宙基本计划》也载明了日本在军事领域更加重视利用太空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与发布新版《宇宙基本计划》时相同,日本在宣布利用“星链”时再度拿中俄太空活动作为借口。
近年美西方多次渲染所谓中俄“太空威胁”,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对此表示,此类言论的突出特点就是将观点当作事实,把臆想当作结论,既不能自圆其说,更难以取信于人。其真实目的,无非是先树立“假想敌”,再自扮“受害者”,为扩充太空军备、谋求绝对优势制造借口。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