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家住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乐阿姨日前突然身体不适,她按下“一键通”紧急求助后,工作人员立即响应联系救护车及时将她送往医院……这整个过程,都在位于安泽路75号的街道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蓝色大屏上实时更新。这块蓝色大屏,正是彭浦新村街道养老服务的“大脑中枢”——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它构建起了辖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相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提供了支撑。
彭浦新村街道今年在全区率先推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了辖区老年人口数据,以及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等在内的64家社区养老服务点位等基础信息登记在册,汇集了街道社区养老顾问、专业机构养老从业人员、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了街道养老服务“神经网络”。
据街道社区服务办负责人介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让街道养老服务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处置畅。辖区居民高阿姨来到街道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想咨询自己能够享受什么服务政策,中心工作人员打开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高阿姨的年龄、居住情况、家庭类别、救助类别进行标签选择,几分钟时间便筛选出了与高阿姨匹配的养老服务政策。“查询完后可以在旁边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直接办理,来一趟就能搞定,很方便。”高阿姨说。
目前,街道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日均接待前来咨询、办理相关业务的居民已经达60余人。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还实现了“政策服务主动找人”的功能,将老年人的健康情况、享受的补贴服务和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等信息集纳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并按独居、空巢、残障等6种类型进行分类,为社区老人建立专属信息档案,实现精准化服务。“只需要输入街道辖区内老人的身份信息,我们便可在后台快速查询老人可以申请和已经享受到的政策和服务事项;还能根据标签精准筛选,快速找到对应的政策及详细介绍,为后续养老服务的申请和开展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