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酷暑天,吃什么最让人“透心凉”?恐怕唯有上海刨冰了。
刨冰,是本地特色。与南方的冰沙、东北的炒冰不同,正宗的上海刨冰不是盛在盘子里的一堆冰渣,而是用专门的机器像木匠刨木头般,将一大块冰刨成冰霜状,装入一个底部面积小于顶部面积的圆形容器里,压紧压实,再倒扣在盛有各种甜口冰水的大杯子里。此时,刨冰呈上小下大圆台形,卡在杯口下约2厘米处。食客先用小调羹打开一个小缺口,再慢慢将冰霜一点点往糖水里凿。待凿下去一点,就可以往上舀出一调羹,咽下去又冰又甜,沁人心脾。
上海人很会吃,刨冰是又一个佐证。刨冰里的糖水有赤豆、绿豆和桔子三种。从前卖刨冰的主要是冷饮店和面馆,刨冰跟冷面,简直是绝配,都凝结着浓浓的海派美食元素——诱人、实惠。从前,一杯刨冰卖一角五分钱,情人约会时一人一杯,可以你侬我侬小半天呢。
刨冰在上海没有失传,但也不像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处可见。从前,曹家渡、徐家汇、大世界、大自鸣钟、中山公园、虹口公园、城隍庙,哪里都有堂吃刨冰。现在,不坐地铁或换上两趟公交车,是难以得享口福的。就拿西至静安寺东到大光明的南京西路来说,似乎也只有王家沙还在做刨冰,去晚了还吃不到,而且现在只卖赤豆的一种口味。
为啥现在刨冰不像奶茶那样遍地都是呢?是上海人口味变了?是制作要求太高?还是利润太低?好像都不是。倒是苏式冰镇绿豆汤在上海卖得比刨冰还起劲。其中有一个原因,刨冰是不能打包快递的,如果把冰霜全部打碎装进冰水里,那就洋盘了。刨冰只能现做现吃,这又何尝不是上海人独有的消夏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