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马丁,每天早晨你醒来……”著名上海动画导演张天晓透露日前参加动漫展时,粉丝一边唱着动画片《马丁的早晨》的主题歌,一边来找他签名:“还要画上一个马丁头像”。今天,诞生20周年的马丁首部大电影《百变马丁:怪兽大作战》全国上映,昨天该片也作为首届北京动画周开幕影片亮相。与此同时,本报记者专访张天晓之际,他感慨道:“今年是马丁诞生20周年,也是我从业40周年,今年我60岁,与马丁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了中国动画发展的20年。”
画马丁之前 画丁丁
画马丁之前,张天晓是法国动画片《丁丁历险记》的中方导演。这部动画片1991年全球播放,2004年在央视播出,其漫画小人书早就成为当时孩子的心头宝。张天晓开玩笑道:“法方当时还好奇,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在《蓝莲花》那个故事里有个‘张’,现在我们找你这个‘张’来合作,你们是不是亲戚?”张天晓解释说,《蓝莲花》里的“张”,取自埃尔热的朋友——雕塑家张充仁,“我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上海人。”
张天晓之所以能画丁丁,是因为他毕业于全球最好的动画学校——法国高布兰学院。迪士尼等各国顶尖动画公司每年都在这个学院门口排队等毕业生。此前,他在上海电视台负责美术以及各类特效制作,他还参与了上海电视台台标的设计。当女儿问:“爸爸,我何时能看到你画的动画片?”让他意识到:“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
马丁的早晨 很百变
网上常见一个问题:“《马丁的早晨》是中国动画片吗?”是的,是中法联合摄制,由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法国卡通人动画公司等联合制作的动画片,2003年8月起在法国电视三台播放,2004年2月17日起在央视一套播出。
这是张天晓首次与法方共同投资且拥有版权的动画片。张天晓特地为《马丁的早晨》注入中国元素,因而马丁头上的三根毛,出自三毛。所有角色的名称,都是汉化的名字。
马丁每天早晨醒来,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是外星人?火枪手还是木乃伊?法方想做该片的初衷是让孩子知道更多的全球历史,而“变身”则是很多孩子的共同梦想。张天晓也认为应该让孩子热爱历史、地理、文化等:“有些动画片,长大后再看会觉得无聊,但是马丁不会让人感觉无聊——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全新的开始,而且很有趣,融入了不少值得思考的人生问题。”
百变马丁IP 很丰富
2015年起,《马丁的早晨》更名为《百变马丁》——“因为进入IP时代之后,只能体现故事的‘早晨’不重要了,而马丁本身的形象更重要了。”始终与全球动画进步保持同步的张天晓敏锐捕捉到了时代变化带来的行业影响。动画产业本身就有的授权产业,成为文化产业里最常见的关键词——衍生产品、文创产品。
去医院看牙的孩子,能在医院墙壁上看到马丁形象。热衷《长安三万里》的孩童,也是《百变马丁陪孩子写古诗词》的拥趸。这本全面覆盖小学语文教材全部古诗词118首的“马丁书”,还附赠DIY“古诗词小手册”方便复习,也有《百变马丁我爱古诗词》动画片配套……“马丁的丰富度,是没有一个IP可以具备的,他本身就是‘百变’的。”张天晓说。
“马丁参加了最近两个动漫展,一个是CCG EXPO,一个是B站举办的,因为报名晚了,标展都没了,但是主办方一听是马丁来,就硬是挤出了展位。”张天晓说,“我在展台里听到观众唱着歌就来了,等我签名。作为动画导演,签完名我会画一个马丁头像,结果晨光文具的工作人员很激动,马上说‘百变马丁大电影’上映,我们来包场!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马丁粉丝……”
“什么叫IP?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沉淀,不会有IP。”张天晓分享经验之谈,“欧洲的IP都是半个世纪以上的,例如丁丁,最早出版于1929年。”第一代马丁观众也已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了。百变马丁的口号依然能击中成年人的心:“接受不完美,开心做自己。”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