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空中课堂 凭栏处,潇潇雨歇 小蒲葵扇 犹忆当年度“三伏” 井冈军旗红
第14版:夜光杯 2023-08-01

小蒲葵扇

章家启

多日不见的蒲葵扇,我偶见小贩拿在手中吆喝。顿时,心中倍感亲切,这让我想起了奶奶手中的那把小蒲葵扇。

蒲葵扇,是用蒲葵叶做成的。蒲葵是常绿乔木,叶子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圆锥花序,生在叶腋间,花小,果实椭圆形,成熟时黑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子可以做扇子。

奶奶的小蒲葵扇,扇起风来,悠闲自得,感觉不到吃力。扇形周边用蓝土布绲了一道窄边,经久耐用。有时,还替代“挠痒痒”之用。扇面中央,是爷爷用毛笔书写的一首打油诗:“扇子扇清风,扇夏不扇冬。您若问我借,哈哈自己要扇风。”这蒲葵扇,自然就成了她的专利品,连爷爷都不准用,唯有孙辈才特许用,但有个条件,你必须把扇面上的字,当着奶奶的面给指认一遍,照办了,她就开心!扇面上的字,乍一看,像拓上去似的,揩不掉,全是爷爷的功夫。我还记得爷爷当时操作的全过程:先用热水浸湿揩布,清除扇面蜡质,待干燥后,用毛笔蘸上墨汁,写上要写的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不够好,可以马上用湿抹布擦掉,重新写。写好之后,检查无误,满意了,将进行下一步骤。用火柴点上带有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灯芯拧大点,亮一点,灯罩出口的温度就会升高一点,然后把写好字的扇面,对着灯罩顶端细长的出口,保持一定的距离,开始逐字移动熏烤,切记控制好温度、时间,待留有烘烤的痕迹后,再用浸湿的揩布,把每个字的墨迹擦去,痕迹中间留下的空白处,就是原来的毛笔所写的字,像篆刻中的阴刻。只要蒲葵扇的存在,这镂空的字也会存在,不会轻易地给抹去。

我小时候稍能静下心来,这与奶奶讲故事给我听,不能说无关,尤其是讲花妖鬼狐一类的故事。

夏季的三伏天,吃过晚饭,在大门口的空地上泼些井水,降降温度。放上一张竹凉床,躺在上面,数着天上的星星在纳凉,等待着奶奶从堂屋里出来,讲故事给我听,奶奶也情愿。只见她左手提着小竹椅,坐在我的身旁,右手摇着蒲葵扇,替我扇凉风并驱赶身边的蚊虫。于是,听她讲起故事来,既好听,又让我心里有些胆怯。

尽管我口头抱怨奶奶不该讲那吓人的故事,心底里却很想听,尤其,她讲到故事情节吃惊之处,立马拿起手中的蒲葵扇,当道具使,往膝盖上“啪”的一声,令人毛骨悚然,骗我说,“蚊子咬”。顿时,我身上感觉冷飕飕的,遍身起满鸡皮疙瘩。“奶奶,我现在不热了,您自个扇吧!”我这一说,却提醒了奶奶,戛然而止,她给故事立刻煞尾:“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接着,不忘叮嘱我一句,“好回屋睡觉了吧?想听,明晚,奶奶接着讲。”我勉强答应她的要求,仍然,拽着奶奶衣襟下摆,不松手,亦步亦趋。我躺在小床上,奶奶握蒲葵扇,左右手轮换着为我扇凉风,进入梦乡,却不知她老人家,何时才悄悄地离开了。

后来,我算是认识几个字了,从爷爷那里找书看,偶然发现,奶奶所讲的故事十有八九,都是来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奶奶说自己正是吃了不识字的亏,所说的故事,是从爷爷那儿“贩”来,现买现卖的。爷爷不是不愿讲故事,因为他讲的故事中,什么“之乎者也”之类的,听不太懂,所以不爱听。而奶奶却不一样啦!经她上口一讲,绘声绘色地讲出来的故事人物,活灵活现。

我记得刚刚工作时,节衣缩食,积攒了数月的工资,瞒着奶奶,为她买了一台电风扇。奶奶却很少用,手中仍旧不离那把破旧的蒲葵扇,电风扇成了家中的一件摆设。只有在全家人一道吃饭时,或是稀客来访,她才愿意用。逢客人便说:“这电扇,是孙子孝顺我,买的。”

一天,我陪着奶奶聊天时,帮她扇扇。时而,说起我小时候胆子小的事,说是受奶奶讲花妖鬼狐故事的影响。奶奶接过破旧蒲葵扇,笑呵呵地说:“花妖鬼狐不可怕,怕的是不会做人。胆子小点?让大人省心,不会闯大祸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