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鱼”等成为直播间热销品
30天时间、25场直播、341张订单、9565.82元销售额……这个假期,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贯通班三年级的8名学生交出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凭借这份成绩单,他们在2023年度上海市院校电商直播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更让同学们觉得有意义的是,“小炒鱼”“月亮粑”“脐橙糕”等直播间热销品全部来自江西赣州红色老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昨天举行的大赛颁奖典礼上,记者了解到,这3个月内,共有来自本市高校和中职学校的多支队伍同场竞技。尽管复赛中江西赣州提供的选品零售价仅为几元到十几元,但所有队伍30天的总销售额达到5.4万元,直播间总流量超过120万人次。
“第一次在抖音平台上实战开播带货,对几乎没经历过岗位历练的我们来说,是一次精力、体力、能力、素养方面的大挑战。”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帅哥美女成群结队”的领队、指导教师蔡振元感叹。商品拍摄、脚本撰写、前期调研、现场调控、技术支持、助播、数据复盘、引流增量……同学们分工合作,头一回意识到一场直播就是一场商业活动,并不只有台前几个小时的辛劳。
能说会道的女生张蕾给直播间起名为“张小妹吃吃吃”,与男生洪朱滨一起担任主播。没想到,7月20日第一次直播就遭遇失败——准备好的脚本10分钟就讲完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样“尬聊”,草草结束了直播。经过一次次反思、研讨,大家不断调整直播的开启时间、时长和频次,并根据直播间访客数、停留时间、商品点击、成交转化、主播状态等数据来调整直播方案,提高成交量。
“已经有企业联系学生,很愿意让他们参与‘带货’。”走下赛场,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郑玲对同学们的专业发展很有信心。两名主播李敏均和牛煜笑容甜美,人气很旺,但3个多月比赛结束后,两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考量——一个对幕后技术岗位更感兴趣,另一个则对成为一名知识分享或生活方式主播更感兴趣。“直播带货,并不是说人人都去做主播,而是让不同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郑玲介绍,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始于2004年,如今主要专注于新媒体营销领域,分别从新媒体策划、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技术三个方向作课程设置。“这样,未来同学们就能适应社交媒体营销、网络推广、数据分析、视频营销、电商运营等不同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甚至可以去创业闯一闯。”郑玲说。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