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万物祥和 书房,一个人的精神史 家国情怀出赤忱 一辈子的咖啡情缘 月饼·鲜花 芝麻螺
第10版:夜光杯 2023-09-02

书房,一个人的精神史

绿茶

我对书房充满好奇,特别喜欢走访朋友们的书房,看看他们的藏书,聊聊爱书人那些小趣味。三年来,深入走访了27家书房,他们是作家、学者、藏书家、画家……而他们的共同身份是读书人。这本《读书与藏书——27位文化名家的私人阅读史》是对过去三年的小结和告别。

在陈平原、夏晓虹老师家书房,看到两位学者叠加的书籍,拥挤已经不能描述其程度。平原老师把客厅沙发上的书和资料挪了挪,我们陷在书堆中,开启了“我的书房之旅”第一站。

还走访了赵珩、吴丽娱,刘刚、李冬君两对学术伉俪的书房。赵珩先生是社会文化史专家,夫人吴丽娱老师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内礼制史研究权威。他们夫妇有着各自不同的学术志趣,好在他们的书房是门对门的两套独立单元,彼此的书不交集。

刘刚、李冬君伉俪的书房,十六万册藏书简直是“书的海洋”。每年春节,冬君老师在书架墙面糊上一层宣纸,刘刚老师在上面写字,再放上旧书和儿子的陶艺作品。一年又一年,一层又一层,生活的点滴记忆散发着独有的气息。

学者书房普遍书多,在他们的研究领域更是有丰富的谱系化书籍。我还造访了马勇、罗新、陆建德、宋杰、解玺璋、诸葛忆兵、钱志熙、刘仁文、杨早等老师的书房,令人大开眼界。

作家的书房则是另一番风貌,文学写作者不拘泥于一个谱系或某一专业,而是博采众长,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各领域书籍。我先后造访了梁晓声、朱永新、肖复兴、赵蘅、止庵、商震、梁鸿、阿乙等老师的书房,大致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更集中的自然还是文学作品。

而像韦力、方继孝、胡洪侠这些藏书家的书房,又是一道独特书房风景。每每走进这些大藏书家的书房,我也容易“晕书”,目不暇接。恨不能一次性饱览个够,但往往打开一本书就欲罢不能。

迫于交稿的压力,郑培凯、张翎和鲁敏三位老师是通过线上方式采访的,但爱书人的心境似乎远隔千山万水也有共鸣。以后一定再找机会去书房造访,让一切好奇变成眼见为实。

我们经常被问到“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藏书?”“读书有什么用?”等问题,这本书,这些书房和他们的主人们,或许能帮我们解开这些疑团。这27间书房主人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主角,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藏书和他们的志趣,构成了这本书最重要的基调,谢谢他们让我走进书房,走进有智识的精神空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