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万物祥和 书房,一个人的精神史 家国情怀出赤忱 一辈子的咖啡情缘 月饼·鲜花 芝麻螺
第10版:夜光杯 2023-09-02

家国情怀出赤忱

——绝句艺寻

吴欢章

短小的古代绝句,竟然能容纳如此宏大的境界,请看李峤的《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着眼于广袤空间,感喟人间忧乐不均,幸与不幸同在。请再看杜牧的《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投目于沧桑时间,悲叹兴衰有替,历史无情。这两首诗的感人之处,在于一腔爱国爱民和伤时忧国之情,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乃诗的博大境界得以构建的根由。是的,深厚的家国情怀也正是许多绝句高尚美好并得以震撼千古的艺术特征。

诗人的家国情怀,在绝句中常常通过对战争的观察和描写而表现出来。对于正义的战争,对于保卫边境和国土的战争,诗人明确表示了支持和歌颂的态度,像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对于统治者镇压人民和藩镇割据的战乱,诗人则明确地予以讽刺和谴责。譬如杜甫的《三绝句》之一:“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此诗揭露官军与入侵者无异,同样是害命已逞。再如曹松的《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危害民生,残民以换取功勋的罪行。在这些对不同性质的战争的歌颂与反对中,鲜明地表现了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

这种家国情怀更多地表现在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之中。郑燮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通过“萧萧竹”的幻觉敏锐地听到“民间疾苦声”,深感自己作为“些小吾曹州县吏”,与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则描写了途经清江浦运河见众多纤夫拉粮船的辛苦场面而泪如雨下,并因虚糜俸禄无助于民而深感愧疚。这些诗都是将自己与人民置于血肉关系中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因而以忧国忧民构成感人的境界。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便工。每当国势艰难时刻,诗人的家国情怀往往反弹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南宋大诗人陆游便是一个杰出的代表。陆游一生爱国,到老依然不坠青云之志。他晚年写的几首杰作,堪称爱国忧民的三部曲。一首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身在山阴,心怀北方沦陷的国土和南望王师的遗民,一腔热血,一派赤诚。另一首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头白心热,老而弥坚,诗人在梦里都在为祖国战斗。最后也最感人的一首是《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忧民,生死不渝,这是家国情怀的极致,也是中华先贤留给炎黄子孙的伟大遗嘱。我们世世代代应将之置于耳畔,记在心中。

过去在诗歌创作中,有抒个人之情还是抒人民之情的争论,其实关键是看诗人是怎样的人,像陆游这样情系家国的人,抒个人之情即抒人民之情,抒人民之情也即是抒个人之情,两者本属一体,何必再硬加区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