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炜琳 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初二(11)班
太阳像一位烧烤师傅,炙烤着大地上的一切。窗外,蝉儿烦鸣;窗内,空调呜呜。望着刺眼的阳光,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地走出空调房,去往二街福堂巷。
屋外,阳光刺眼,浑身闷热,心情不禁烦躁,我不解母亲为何执意带我去古巷。
一入古巷,我便被建筑群——尚书第吸引,光与影跳跃在带着朱红的石墙上,穿越在树影婆娑中。石墙雕刻着历史痕迹,如一位岁月的守望者,见证古往今来,我伸手抚摸,感受古典记忆在指尖穿梭。
尚书第,乃明代李春烨故居,第内,许因房子是石木结构,竟有些凉爽。尤其是那后花园,左侧是一水潭,潭水碧绿,几簇浮萍漂浮其上,潭周绿树环绕,芳草点缀,摇曳生姿。后侧,植一竹林,微风徐徐,竹叶沙沙作响,抚慰人心。林内摆一石桌,遥想古时,若在桌上泡一壶茶,读一本经,且听竹响,茶香、墨香、竹响在空气中交融混合,醉人心弦,颇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味。
右侧,是一青石板路,环抱清风,鼻嗅草木,虽身处闹市,如入深林。传言,这花园是李春烨专门为其母亲所建,在京城奔波数十载,终是衣锦还乡,建此花园,为母亲纳凉避暑,母子也常在此回忆往昔。几十年的富贵,李春烨并未沉迷其中,梦死京城,深记年迈母亲,回乡陪伴,这便是最好的孝心。这跨越百年的母子之情,如泉水般甘甜清凉,触于我心,融于我心,陶醉在迷人的景色里,真挚的情感里,拥入一身清凉。
踏入主街,行人稀疏,两侧皆是木质房屋,线条简洁,店主多是老人。一位古董店的老板甚是文雅,身形匀称,头发花白,穿着中山装,手持毛笔,木板压纸,砚台盛墨。只见毛笔尖轻点墨痕,在黄纸上写下一撇一捺,店内既无空调,也无风扇,老板神色平静,专注于笔下世界,似一点也没感到炎热,只有眼前的黄纸黑字,书墨砚笔。
小店较为破旧,墙壁的白漆已脱落大半,铁质的货架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瓷器,墙上挂着粗细不一的毛笔。店前养几盆花草,生意平淡,简单惬意。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在柜台上写字的老板,安然自得,他写下的字,何尝不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处于市井,享受自我”或许便是他对人生的理解,在世间,有一所精神家园,岂会受热浪侵袭,心间自有一处阴凉。
走出主街,来到居民区,老人们躲在树荫里,坐在马扎上,手摇蒲扇,用浓重的乡音谈着邻里琐事;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每个人的屋前,皆有两个大大的水缸,浸泡着杨梅或百香果,温情在夏日的微风里,点点浸润,朴实舒畅,时光因这一刻定格,我的心如水般平静安宁。
终是出了这古巷,我站在巷口,巷内,古朴的坊巷,娴静的街区,历史的喧嚣不留半点踪迹,只留我心随风荡漾;巷外,匆匆的人流,热闹的市区,城市的繁华尽情展现身姿,留得世人倾心向往。轻托饱满的行囊,我带一身清凉和怡然,昂首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