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4台老旧电梯全部换新 广告 小区5层裙房惊现501间“出租屋”?
第6版:帮侬忙 2023-09-12
墙面密集打孔 排污管道裸露 装修噪声扰民

小区5层裙房惊现501间“出租屋”?

白色排污管裸露在外,接入小区窨井

裙房背面与居民楼相邻,墙上打出一排排空调孔(红圈处)

杨浦区四平路1128号哈佛公寓多位居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小区5层裙房突然大兴土木,要改建成有501间“出租屋”的青年公寓,不仅装修噪声持续扰民,而且正对居民楼的墙面密集打孔准备安装空调外机,排污管道也裸露在外。对此,小区居民惴惴不安:“我们今后还能不能过上安生日子了?”

日夜噪声不停 打孔令人忧心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哈佛公寓所在的远洋广场小区由居民楼(1128号哈佛公寓)、写字楼(1188号)、裙房商铺(1088号)共同组成,由同一个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管理,3栋建筑通过连廊连接。

“裙房从3月份开始装修,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半年了,我们天天被吵得心惊肉跳。”面对记者的采访,居民们连声抱怨,称除了噪声扰民,施工还导致小区地下停车库漏水、通风系统毁坏砸落,令居民车辆严重受损。

据介绍,起初居民并不知道裙房里装修的是什么项目,后来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劲。“7月初,我们发现工程方在朝向居民楼的墙上打孔,要安装空调外机,楼下还在铺设排污管道。”居民一打听,原来这里要改建成一个青年公寓,有501间“出租屋”。

记者看到,裙房正面朝向四平路,背面与居民楼相邻,背面墙上已打出一排排的空调孔,用于安装空调外机。“背面墙上要装60台空调外机,最近的距离居民家不足十米,到时候这么多机器密集轰鸣,我们怎么受得了?”居民们担心要打的孔还不止这些。

此外,记者发现,一根根粗大的白色排污管直接裸露在外,一头从裙房内穿出,一头直接接到小区窨井里。而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等相关规定,室外管道需在地下敷设,这样裸露在外明显违规。

裙房改建公寓

从未公示征询

对于裙房要变成青年公寓,无论居民还是小区物业、业委会,都坚称“事先并不知情”。业委会一名负责人指出,小区裙房改变使用功能,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必须征求全体业主和产权人意见,达到相应同意比例要求后才能实施,但该项目的细节和实施内容从未公示或向业主征询。

此处裙房由于内部仍在装修施工,记者一时无法进入。墙上的施工铭牌标明,工程名为“上海远洋广场新青年公寓项目”,建设地址为杨浦区四平路1088号1—5楼局部,建设单位为“上海亘筑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开工日期2023年3月17日,竣工日期2023年7月30日。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亘筑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8日,注册在杨浦区铁岭路。该公司还有一条行政处罚记录,因违反《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七条,存在毁坏绿化和绿化设施的行为,被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办事处处罚,处罚日期为2023年8月8日。

记者经查询后获悉,该项目实际为一处保障性租赁房项目。相关部门给出的一份由杨浦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租赁性保障住房项目预认定意见》显示,已将“上海远洋广场新青年公寓项目”预认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披露该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088号,项目用地面积7444平方米,产证记载总建筑面积12584.7平方米,其中租赁住房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计501间(宿舍型)。该项目预认定意见有效期为6个月(有效期至2023年9月3日)。

居民质疑违规

工程还待验收

尽管该项目取得了保租房的预认定书,但哈佛公寓居民认为,项目在施工过程和实际操作中存在多处违规,严重扰民。此前,因为墙面打孔和排污管道安装等问题,物业已多次向施工方开具整改通知书,但收效甚微。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也曾派人进入施工现场查看,发现建筑内部结构问题很大。“里面是一间间很小的房间,密密麻麻的。我们测量发现,大部分房间面积只有5平方米,走廊也非常狭窄。”

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最新颁布的《保障性住房设计标准》,对于宿舍型租赁住房,居室使用面积按照居住人数分为5类:1人居住,人均使用面积为16平方米,2人居住,人均使用面积为8平方米;即使按照第5类标准,1室7—8人居住,人均面积按3.5平方米计算,单室面积至少要24.5平方米。同时,宿舍型租赁住房对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宽度也有严格要求。

哈佛公寓居民共计173户、近450人。由于同为一个小区共用配套,居民们普遍担心,随着青年公寓的投入运营,小区或将增加500—1000人,到时候停车位、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将不堪重负。

针对居民担心的问题,记者联系了相关部门。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回复,四平路1088号远洋广场项目经过联合会审小组联审,整个预认定过程依法合规。记者得知,因为状况频出,该项目工期已经延迟。而在竣工阶段,相关部门将组织联合会审小组成员单位联合验收。如验收通过,将按规定出具联合验收意见和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

居民担忧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整改?未来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此事。本报记者 李晓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