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虎
现在的人,凡60岁以下的,可能都不知道“儿童晚班”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是上海解放初期,政府为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子女上学读书困难而特地创设的一种办学形式。
上海刚解放,百业萧条,劳苦大众还处在极度贫困之中。他们的子女要想上学读书,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其他先不说,光是学校数量就不够,没那么多校舍。因此政府想了一个办法:现有的全日制学校,下午的课上完后,学生统统放回家,接下去的时间,安排儿童晚班的学生到校上课。我当时就读的儿童晚班,设在普陀区西康路第一小学内。学校门口挂有两块校牌,一块是上海市普陀区西康路第一小学,另一块是上海市西康路儿童晚班。校址在当时西康路1212弄内。学费比全日制学校便宜。我们一学期是三元,而全日制学校一学期六元。儿童晚班下午三点半上课,45分钟一节,上四节,睌七点半放学回家。只设初小,也就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初小毕业后,就转入有高小的全日制小学。我的高小是在普陀区昌化路小学读完的。这种办学形式,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为劳苦大众的子女实实在在办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