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心怡
杭州棋院,也叫智力大厦。一进门,就要放低声音的地方。
别处,欢声笑语、击节喝彩。此地,鸦雀无声、冷静沉稳。“啪啪”的落子声,倒成了动静。7楼8楼围棋比赛,4楼9楼国际象棋角力,另有象棋与桥牌的对决。
这是“三棋一牌”首次齐聚亚运会,也是自广州亚运会以来,围棋项目时隔13年再次出现在亚运会赛场上。
棋牌的赛事不少,自己也有单独成项的智力运动会。但在洲际性的综合性运动会中,出现的频次并不高。来到亚运会,你最大的标签不再是或许已经叫得响亮的名字,而是中国代表队队员。这份特殊性,让棋牌选手相当看重。
综合性运动会,是个契机。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正在从事的这项运动。看到,了解,接触,爱上……这条轨迹,是所有项目都希望完成的完美线路。这般,才可能生生不息,才可能后继有人。
智力大厦里,进进出出的很多面孔,是外国人。印度的、哈萨克斯坦的、蒙古国的……有穿着裁判制服的,也有棋手。这些在东亚更受关注、更具影响力的智力体育项目,其实正在慢慢外溢。
外溢的,不仅是传播项目本身,还有人。昨天,与柯洁手谈的是新加坡的康占斌。康占斌60岁,比柯洁父亲的年纪更长。他一坐定就掏出一枚徽章送给小柯,柯洁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见下图 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康占斌曾是中国围棋队的国手。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段位赛、个人赛等赛事中,还能查到他与江铸久、俞斌等人的对弈记录。康占斌在新加坡以教授围棋为主业。他喜欢柯洁的棋风,还希望有机会请柯洁去新加坡下棋。
亚运会的舞台,因其涉猎广,因其体量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窗口。印度喜爱的板球,中国人看得津津有味;中日韩钟情的围棋,科威特记者前来报道。交流,往往比对抗更管用。在连接中增进了解,在互鉴中共同繁荣,这大概是一届体育盛会所能带来的最大收获了。当然,绝不止于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