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望雨(中国画) 小青菱 面向老上大旧址 八月桂花开 消失在脚的“三件套” 水乡网船 说说那多 过节的仪式感
第6版:夜光杯 2023-10-07

说说那多

小饭

前几年那多做了眼科的激光手术,顺利摘下了眼镜。我问他为什么如此大胆?如此勇敢?他说,近视眼太麻烦。

那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受父亲影响,他从小爱看书,也爱涂几笔。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找到了一条赚零花钱的路子,开始写那种报上的“豆腐干”,八百字能“赚”到三十块钱。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物价和消费水平来说,尤其对于那多当时的年纪来说,那是不小的一笔钱。那多写写写,一天写个三四篇,投稿,几个礼拜之后如果能中一篇,他就会很开心——“可以买很多吃的。”这类奖励也是可以说是一位隐形的老师,相比于兴趣,方法更直接,过程更刺激。“但那时候只能算是写字儿,而我现在是在‘写作’。”他忽然严肃地说。启用“那多”这个笔名,是他认为自己写作真正的开始。

也许一切得从《百年诅咒》开始讲起。当时那多受到一位美国当代类型作家哈兰科本《人骨拼图》的影响。快节奏,迅速推进,欧美畅销小说的那个路子那多走了好多年。《百年诅咒》写完之后写了《甲骨碎》,然后写了《一路去死》。

终于来到犯罪小说这条路了。那多越写越兴奋,近视度数越来越高,头发越写越少。他的作品开始得到市场和学院派的双重认可。“但这些都还只能算是练习。直到《十九年谋杀小叙》。”那多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更偏向社会派推理,像东野圭吾,或者宫部美雪那一类作家,写到人心。那多认为这可是个好玩的东西。写作《十九年谋杀小叙》对那多来说,就是“把刀磨完了”。后面的作品恐怕都是给人心做手术。

那多最新的作品是《人间我来过》。故事里确实死了不少人。很多读者觉得这部小说是他最成熟的一部。所谓最成熟,可能是一种完整。

笛安问那多,你写这个小说觉得困难吗?那多回答:当时一切尽在掌握。每一个作家的写作都要有其自己标尺上的难度。就像跳水。越难,分数可能越高。后来那多承认,“《人间我来过》那本书,我就看得太清楚。”就像很多人坚信的那句话,一个自信的作家往往不是好作家。现在那多每天写几百字,并且要求自己近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