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望雨(中国画) 小青菱 面向老上大旧址 八月桂花开 消失在脚的“三件套” 水乡网船 说说那多 过节的仪式感
第6版:夜光杯 2023-10-07

水乡网船

曹伟明

捕鱼的网船,从水上漂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船头为“台”,船舱为“轩”,船艄为“亭”,由于小舟船舱的篷顶上往往晾着丝网,所以被人们称为“网船”。

从古至今,在上海的淀山湖畔,有许多渔民集聚,他们一生以捕鱼捉虾为生。一条网船就是一个渔家。全家的吃喝拉撒,捕鱼劳作,全靠它生活过日子。

船头,是渔家的工作坊,春雨秋霜,酷暑严冬,渔民们在此辛勤劳作,收获着希望。在这不足一平方米的地方,渔家男女动作熟练、步履轻盈,犹如水上芭蕾般地在船上行走,抒发着创造的热情。

网船上的小孩,年幼时,无论男女总是在船舱的平基板上爬来爬去地玩耍,腰间拴着一根保险的带子,制约着活动空间,以致不掉入江河中。渔家孩子的游泳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练和救生圈陪伴。父母只要把孩子剥得赤条条,把孩子腰间拴上的绳子牵在手中,往河心中一抛,任凭孩子扑腾,不久便识水性会游泳了。孩子读书后,船舱便是水上行走的书房,他们在网船的摇晃中看书阅读做作业。

船舱顶上,一般富有烟火气的渔家往往栽上一盆蒜,一盆葱。那有艺术情调的渔家则会养上几盆月季、山茶、仙人掌和水仙花等。船尾则养上一条狗、一只猫,以及一群鸡与鸭。旁边配上一只烧饭煮菜的行灶。鸭在船尾,象征着“有尾”,称之为“压后梢”,蕴含着渔家“有后”之意。

当月亮爬上来,忙碌一天而又有收获的网船渔家会把小舟泊在水乡桥堍下和江河岸边的树荫里,摆开折叠的小桌矮椅,在习习的晚风中,端上几个鱼虾螺蛳等渔家家常菜,斟上自酿的土酒,吃着鲜美的水产,舒心地听着收音机播放的“空中书场”和“戏曲节目”,优哉游哉地品味着水上生活的乐趣。

每当网船进入古镇,那鲜鱼活虾很受人们的欢迎。一声叫卖,风情万种。临河的窗户探出三婆四婶,讲好价钿,吊下压着钞票的竹篮。渔家秤杆一翘,那盛着鱼虾和钞票找头的篮子,被提了上去,岸上水边,买卖双方,两张笑脸,相对而视,说声谢谢。或是以物换物,用海棠糕、梅花糕、粽子、烧麦等交换鱼虾。

岁月如流水,后来因为淀山湖生态修复,渔民上岸,告别了网船,渔家子女上了渔家子弟学校。他们则务农务工,平时休渔,只有到大捕捞的时节,才会下淀山湖捕鱼,过上一把捕捞的瘾。

然而,没有了网船的江河,就像没有星月的夜空,没有白雪的冬野,没有奇石亭阁的园林。总让人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