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琪
已近深夜,仍无睡意。打开手机,跳出一幅图,熙攘的夜市,顶上是貌似植物类的枝条搭起的屋棚,人们三三两两悠闲漫步。突兀的是一个大大的浅蓝底白字的长方形牌牌,上面写着:我在和田夜市很想你。一个可爱的大头卡通女孩站在下面,那双大眼睛好像在忽闪。“你在哪里?”我问。“新疆和田,被烈日烤着。酷暑四十度。”她是从遥远的海边,穿过整个中国去新疆的。
我们相识,是在几年前的戈壁沙漠。她总背着包端着相机,独自精精神神地走来走去。一位同行者拍下她的背影,空无一人的浩瀚沙漠,一个微弯着腰专注盯着镜头的背影。我说鲁迅有诗:荷戟独彷徨。她就那样洒脱一笑。她会把行李收拾得能完全塞入一个小背包,这样就可以上飞机不用托运。我看她每天穿同一件衬衣,后来知道那是可以晚上洗了早晨就干的。她是事业有成的大学水木工程教授,退休后做各种自己喜欢的事,旅行,写作,公益,照看孙女。她的年岁比我略长,我会想念她。
今年七一前夕,住在南京的蒋旦萍蒋老给我电话,说“七一”近了,他录了一段话,还唱了歌。然后,我收到了那视频,封面是大红色的,设计很漂亮,写着“1921——2023百岁老兵 七一抒怀2023年7月1日 蒋旦萍”。伴着“我爱你中国”的优美旋律,蒋老很正式地开始:“同志们,朋友们!”他说今年是建党102年,也是自己入党83周年。他回忆自己当年在两三平方米的小屋里宣誓的誓言,这些誓言一辈子都没忘记。
他的“同志们”,基本都已离世。他总是那样不遗余力地,赞美着那些曾经和自己在技侦战线同甘共苦,在各种艰苦险峻中勤奋为党,忘我奉献的,心甘情愿隐姓埋名的战友,赞美着同志们的友爱、忠诚、无私。那位他的入党介绍人,当年是从广东逃亡到上海的仅比他大一两岁的女青年,作为地下党支部书记,她带领他宣誓,之后送他和其他几位同学,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去了新四军根据地。隆冬时节,临行前,她把自己仅有的最值钱的冬天穿的旗袍,给了身材瘦小一无所有的蒋旦萍,陪他一起去四马路布店买了块布,做成长衫罩在外面。到了根据地,第一次行军的第一天,刚刚16岁的蒋旦萍,到了宿营地倒头便睡,半夜政治教员来看他,背上他去洗了个澡,告诉他,行军以后脚一定要洗,要不然第二天就走不动路了……这些刻骨铭心的片段,始终是他全心热爱着的,他想念他们。
最后,蒋老唱了两首歌,《松花江上》和《黄河颂》。他说这都是他从15岁就喜欢的歌,如果大家喜欢,他会喜出望外。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他闭着的双眼里,溢出了泪花。一个百岁老人,内心深处,始终拥有着他珍视的。
品质生活应有想念,这些想念汇聚起来,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