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哥舒
2023年,我国的一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刊物《少年文艺》迎来了创刊70年的大喜日子。在逝去的岁月中,这些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辉煌创造过成绩的刊物,想来就是因为有那些闪耀光彩的编辑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说起《少年文艺》,我特别想要提到的一个名字是“沈碧娟”。
她瘦小的身体里边有着很大的能量,她在《少年文艺》的时候,做下了许多值得铭记的工作。她负责报告文学这个门类时,凡联系作者约稿后,接下来大都要自己陪着作者前往采访,甚或她先去被采访者这里走一次。而《少年文艺》的一个很小的栏目“读者、作者、编者”,却是大家最爱看的栏目,据说读者拿到刊物,大都会翻到刊尾翻看这个小栏目,而这个小栏目就是当时已担任《少年文艺》负责人的沈碧娟老师亲手编辑的。每一次,她会在编辑部众多的来信中寻找到闪光的素材,精选出其中的几十个文字、几百个文字,然后编成一期,栏目虽小,却大受欢迎。
在《少年文艺》的编辑队伍建设上,沈老师也花了很多力气。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少年文艺》的编辑队伍非常强,沈碧娟老师物色到了像张成新、秦文君等这样优秀的年轻人,使《少年文艺》的编辑队伍堪称一流。进而,一流的作者队伍也建立起来了,自然使这本刊物也成为公认的一流刊物。
沈碧娟老师在编辑岗位上足足干了半个多世纪。可以说,从《少年文艺》创刊的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这个世纪,有她在,《少年文艺》编辑部就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她会在家里招待大家吃蟹粉馄饨,她的家被命名为“沈宝和”(取自“王宝和”店名意),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沈老师也很得意,为自己能够在这个团队中起到团结大家的作用而自豪。在出版社的年会文艺节目表演中,她会在自己既不能唱也不能跳更不怎么能朗诵之类的情况下,毅然决然跟着年轻人一起上台,只是在那里站着,给了大家一种信心,也让她表达了对这个集体的爱护。
《少年文艺》编辑部几次搬家,而沈碧娟老师最早保存下来的一些资料和她精心制作的剪贴本、照片夹和《少年文艺》搞过的活动的信息集锦,在最近的《少年文艺》70周年的“特展”中大放光芒,让现在年轻一代的编辑喜不自禁。
沈碧娟老师已经故去,但如今大家说起她,依然感到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