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勇
我这十多年一直吃的是“丈母娘菜”,感觉“丈母娘菜”之所以美味,除了食材好、烹饪好之外,炊具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我家厨房,有各种各样的大锅小锅,并且锅的更新换代出奇地快,这些都是拜丈母娘所赐。前不久,我见家里又换了一个新的电饭煲,外形比上一个电饭煲小了一大圈,倒也充分证明一家五口人的饭量是越来越小了。
我平时下班回家,通常就是直接盛饭,并不知道饭菜烹煮的不易。这天周六,我正坐在餐桌旁等晚饭,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了一个女声:“煮饭已完成,请将米饭搅匀”。这句话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再仔细一看,竟然是新买的这只电饭煲在说话。我忙问道:“妈,这只电饭煲怎么会说话啊?”“对啊,这又不稀奇的,老早就有了。”丈母娘见我大惊小怪,颇不以为然,说这个电饭煲能说中文、英文、韩文,还演示了一番给我看。当我听到电饭煲一会儿说中文“白米高压煮饭开始”,一会儿说韩文“差东差西思米达”的时候,我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据说这个牌子的电饭煲煮出来的大米饭是最香的,这点我倒不怎么认同。在我看来,炊具再好,食材不行也还是白搭,就好比大米饭,当数刚刚轧出来的新大米最好吃。我小时候生活在南汇沈庄老街上,每到深秋时节十一月初,新大米就是时鲜货。那会儿也没有超市,我们生活在老街上的居民,平时买米都得到粮管所,家里没有农田,自然就不可能有新大米,要吃的话还得靠别人送。我妈年轻时在附近的王楼村下过乡,和周边的人相熟之后一直都有来往,因而每到这个时候,家里总会有人送上二三十斤新大米,弥足珍贵。只记得那个新大米煮出来的米饭,就是比平时的陈米好吃,米粒饱满,还有一股谷物的清香,拌着红烧肉的汤汁能吃下一大碗。那会儿也没有青浦大米、松江大米或者崇明大米一说,更不知道有东北五常大米。反正就地种粮食,就地收割,家里有农田的留下自家的口粮,剩余的再卖给粮管所换钱,便是全过程了。
说起粮管所,我那时五六岁,每个月我爷爷都会骑自行车去镇上的粮管所买米,顺便把我带上兜一圈。只记得爷爷拿着购粮证办好手续,便让我先站一边,他则把家里带来的蛇皮袋套在一个巨大的不锈钢口子下面。远远听到粮管所的人一声洪亮的“米来了噢”,接着就听到大米从头顶的管道里呼啸而来,最后从那个出粮口奔腾而出,落到蛇皮袋里。我那时觉得,拿蛇皮袋接住这些大米,真是一个力气活,小孩子肯定是接不住的。待到全部弄完,我爷爷总会再把这几十斤米放到边上的磅秤上过一下秤,也属于例行动作。
那时候的米饭都是放在煤球炉上用“钢精镬子”烧的,特别容易烧焦,所以等到用上初代电饭煲,那才真的叫美好生活的到来。时至今日,我做得最好的一道菜也是唯一会做的一道菜,就是用电饭煲炖蛋,得益于初中时练出来的本领。那时候初中放学回家,我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就是淘米烧饭。好在有电饭煲,只要把米淘好,遵循着“陈米多放水,新米少放水”的原则,再把两个鸡蛋敲开放在碗里搅拌好加上热水,滴上两滴食用油,再往电饭煲的那个蒸笼上一搁,摁下按钮,便大功告成。这样做出来的炖蛋,是最嫩的,而这最大的功劳还是仰仗电饭煲。
关于电饭煲的记忆,还有一则趣事。有一回我们高中的食堂要连续三天机器检修,这三天的午饭大家只好出去解决。于是,那几天的中午,学校附近的某小饭馆涌进来无数的高中生。老板娘看到这些年轻小伙,是既开心,又不开心。开心的是来了那么多生意,不开心的是一份盒饭一荤两素,菜是固定的,但饭是可以吃完了再添的。蓝边大碗,一般成人也就一碗饭足矣,奈何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平均是一碗半的量,多的能吃下两大碗,再加小半碗。只见老板娘一整个中午,始终把头埋在一个巨大无比的电饭煲里,不停地在盛饭。直到饭盛光了,她茫然地抬起头,只见他老公又从后厨搬出来一个巨大的电饭煲,那一刻,感觉她的眼神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