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天空”开幕现场 本文图片 记者 王凯 摄
秋意浓,申城的艺术氛围更浓。昨晚,闵行文化公园广阔的草坪搭起高台,气温骤降却挡不住市民观众奔赴艺术之约的热情。新月初升,随着上海民族乐团携手喀什歌舞团昆仑乐团的演奏家奏响澎湃的音符,气势磅礴的《国乐咏中华》音乐会拉开了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演出序幕。
足不出“沪”聆听“丝绸之路”的回响,家门口感受中华国乐之壮美。现场既有“近水楼台”的闵行市民,也有坐地铁跨越整个上海从宝山赶来的乐迷。他们通过国乐之声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也借着这方惠民舞台认识了琵琶、唢呐、热瓦普等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的发展流播史,就是一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史的缩影。新版《国乐咏中华》音乐会由两团合演的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开篇,以独特的乐队编制将海派民乐与喀什地区丰富的民族音乐有机融合,呈现一幅多元交融、美美与共的丝路画卷。
器乐重奏与乐队作品《纳百川》(见下图)汇聚了多民族特色乐器。经由丝路从波斯一带传入中国的唢呐,与新疆特色民族乐器热瓦普、艾捷克、萨塔尔,以及彝族四弦琴、蒙古族马头琴、朝鲜族伽倻琴等特色乐器同台竞奏,彰显中华民族海纳百川、亲如一家的宽广胸襟。
这台含金量极高的音乐会既是一场露天的艺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孩子们对于台上形状各异的民族乐器充满好奇,家长还能充当“解说员”,但遇到热瓦普、艾捷克、伽倻琴等不常见的乐器,他们只能现场百度。
掐着时间在网上“抢”了预约名额的吴嘉边鼓掌边感叹不虚此行:“这是第一次听民乐现场演奏,跟我们印象里的传统民乐很不一样。不是那种很陈旧古板的,反而很时尚新颖。小朋友居然坚持看到最后,这台演出真的很棒。”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其实我们熟知的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都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流行开来。《国乐咏中华》中,或同宗同源或各有生成的民族乐器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奇妙相遇、一次别具特色的艺术之旅。”民族器乐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形载体,民族音乐是情感交融的天然纽带,它唤起我们心中共通的情感,奏响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和期许。
该场音乐会也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艺术闵行·上海西区”2023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特别活动。今晚,捷杰耶夫将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奏响《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波罗维茨舞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曲目。让古典乐迷得以近距离欣赏纯正的“俄罗斯之音”。
作为今年“艺术天空”主会场之一,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于今天上午以一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歌舞表演奏响开场曲。未来的一个月,来自全球24个国家及地区的58台剧(节)目,将在全市16个区的演艺新空间和城市新地标为市民带来101场高品质演出。
海外热门演出团体的专程到访,凸显出“艺术天空”正不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码头效应。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