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女
一大早,我妈给我打电话,一接起来,就听出她情绪不对,忙问怎么啦?
这几天,小外甥小羽去广州某大学参加研学活动,我姐就借机带着我妈一起去广州玩。我以为是我姐又惹我妈生气了,来跟我吐槽。结果我妈一开口,就是一迭声的自责,我听了好一会儿,才弄清原委。原来他们一起乘地铁,早高峰,很快三人就被人群阻隔开来了。到站临下车时,有位年轻姑娘递给我妈一张身份证,问是不是她丢的。我妈看身份证上的头像,好像不认识,想看看名字,但她是高度近视加老花,身份证上的小字根本看不清。这时,我姐隔着人群喊我妈,她急着下车,来不及细看多想,下意识地摇头说不是,就匆匆忙忙地挤下了车。等小羽口袋背包翻腾了老半天发现身份证丢了时,地铁早就开走了。
想着刚刚失之交臂的身份证,我妈就开启无限循环的自责模式。先是念叨着自己眼神怎么就这么不好了,连亲外孙都认不出来;又哀叹老花得太厉害了,身份证上的名字根本看不清;最后逐步复盘,抽丝剥茧地分析说自己当时即便一下子没认出来,也可以先不要急着还回去,等下车后再仔细辨认……复盘到这儿,我妈更失悔了,不停地重复说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操作呢?最后,她一声哀叹:“唉,我真的是老了,脑子反应不过来了!”
听到这句话,我的胸口突然闷了一下。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涌上心头。
妈妈竟然说自己老了!
其实客观上来说,今年77岁的妈妈确实是位地地道道的老人了。她的身体一直不错,精神状态也非常好,平时和我们一起出去玩,走得比我们还快,劲头也比我们足多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去迪士尼,众所周知,那可是最费脚的地儿,一天下来,我们都喊累趴了,妈妈却是全程兴致高昂。在排队等“创极速光轮”时,妈妈很兴奋,一脸的跃跃欲试。我看着头顶呼啸而过的光轮摩托,听着游客们响彻云霄的尖叫声,还有同行朋友的提醒,这才后知后觉地担心起我妈心脏会不会承受不了,好说歹说才哄着她放弃体验这个项目。
可能是亲妈滤镜太厚,越是朝夕相处的亲人,越是察觉不到她的变化,包括她的日渐衰老。所以在我们心目中,总是觉得她没有老——当然,也是在潜意识中抗拒接受妈妈老去的事实。
而妈妈呢,似乎也没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她个性要强。年轻时的要强,是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迎难而上绝不服输上;而现在的要强,则体现在她的不服老,或者说老而不自知上。她说话快人快语,做事风风火火,来去如风,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什么都可以靠自己的独立女性,万事不愿求人,给人添麻烦,即便是我们子女……
但现实中身体机能的衰退、反应能力的迟钝和自我认知的偏差,其实很容易让她受到伤害。譬如好几次她因为急匆匆地赶公交车而扭伤了脚踝;有时需要在吊柜里取点东西,她拖过一把椅子就要踩上去;超市里采购了一大堆,也不让人送货,自己吭哧吭哧地拎回来……
而我们,也经常忘了妈妈已经老了。想吃妈妈做的海鲜炒粉干了,打个电话过去撒娇:“妈妈,我中午到你那边吃炒粉干,你早点准备哦!”临时加班,又给妈妈打电话:“下午帮我接下孩子,再给他做个饭,还有作业你帮我盯一下,英语要视频打卡的,千万别忘了哦!”……
我们总是这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妈妈的照顾,总以为她还是当年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却忘了她才是最需要被照顾的。
偶尔也会发现妈妈老了,譬如在跟团出境游的时候,被要求提供体检和健康证明;再譬如我们都是164厘米的身高,但现在并肩而行时,我能很轻松地搂住她肩膀,显然她的骨骼已经开始萎缩^瞬间的心惊之后,看着仍然活力满满的妈妈,我们就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她已经老去的事实。
而今天早上,这一句“我真的老了!”击碎了我的厚重滤镜,让我看到了妈妈真的已经老去的现实。我默默地听着,喉头微微有点发哽。这一刻什么安慰都是苍白的,我只想能抱抱她,对她说:“亲爱的妈妈,老了真的不可怕,因为,有我们在你身边。”
令人开心的是,第二天,广州地铁公众号的失物招领上就登出了小羽的身份证。妈妈的心情立刻大好,似乎忘了昨天的那句“我真的老了”的感叹,开开心心地继续之后的旅程。
但这次,我们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