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淡泊名利”该对谁说? 以沃土的耕耘望向璀璨的宇宙 16小时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背后的意义 零距离观演:环境戏剧的一种探索 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一带一路”
第12/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3-10-22

以沃土的耕耘望向璀璨的宇宙

——评焦典小说集《孔雀菩提》

◆施 展

那是一方神奇缤纷的土地。千百生灵繁育,万物隐秘生长,天象造化变幻莫测,自然风景千姿百态,人事风土五彩斑斓,历史传说相处流传,无数村落与雨林相伴而生。汉、傣、彝、佤、哈尼、纳西等族群聚居于此,文化与习俗水乳交融,时见法国与东南亚的文明踪迹。这里是彩云之南的辽阔天地、遥远神秘的西南边陲、焦典笔下的文学故乡。

焦典来自云南花谷,第一部小说集《孔雀菩提》一经推出,立即在青年写作风起云涌的当代文坛受到瞩目。这位获得莫言、余华、毕飞宇、苏童、欧阳江河、叶兆言、徐则臣等名家青睐的小说作者,她写出了什么?

一辆红河盘山路的载客摩的,穿梭成上天入地的六角马(《六角马》);科研院鸡枞培养员,孕育出望见宇宙的神秘菌子(《银河蘑菇》);地质公园的池中鳄鱼,引渡着一家老幼的苦痛灵魂(《鳄鱼慈悲》);轿子雪山的朝拜之行,启动了一辆承载黄牛的皮卡车(《黄牛皮卡》)……上至春神牧童的来而复去、少年居士的寻人冒险,下到雨林女巫的避世隐居、网红歌手的自我救赎,无不跃然纸上,小说各抱襟怀,故事皆有可观。

中国地理版图上,云南生态环境特殊,人文风土自成一格。作为草木滋长、生灵匿迹的隐秀之地,雨林常寓示着神秘、诱惑与危险。聚居生活在密林、边城与山寨的当地居民,因人与自然之间若有似无的神秘关联,及事物、文化与环境的依赖关系,逐步衍生出一种敬重灵魂、珍爱生命的生存逻辑。人与环境的亲密无间,更诞生出焦典笔下人物身上野性、巫性与神性交织一体的暧昧关系。

作者历数雨林天地的日夜消长,摹写村庄和市井的浮世百态,由此延伸开来,烘托出异域文化的诗意境界。从木兰舟、白木桨,到猴群大战、象群迁徙,再到剽血祭鼓、女娶男嫁的民族风俗。旁及其他,老咪涛的巫术、野更那的魔力、赞哈的歌声、毕摩的经文……一名一物,尽有来历;菠萝蜜、羊排果、树蝴蝶、洋芋蛋、牛肝菌、地枇杷……一啄一饮,各具风情。经由云南风物的展现,小说酝酿出当代风俗志一般的纪事趣味,在莽莽苍苍的文学世界里,洋溢着新鲜绚丽的边地气韵。

焦典文字典雅清新,风格婉转多变,尤其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文思,在青年作家中并不多见。她的作品风格介乎于汉文化与民族方言的交融中,雕琢文化风貌而状写人情物理,在在引人入胜。雨林、女性与梦想、追求,皆是她频频致意的主题。雨林生态遭破坏,野更那执意隐入山野,与山兽精怪朝夕相处;亚洲象群迁徙,竟引来春神遥寄人间的幽幽情思;寻找失踪女性的警官,在山海间遇见了平山垦田的神农之女。

无边无际的雨林,感伤躁郁的人群,人间命运的载浮载沉。焦典文字不事浮夸,故事以情感人,结局往往是恍然如梦。正当我们与书中人一道历经千回百转,回望来时路,情难自禁时,小说又如山涧溪行的轻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峰回路转,笔锋一变,一重又一重奇妙转折发生,将所有人引渡到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想象世界,在闪烁的氛围中,生成了灵动、轻盈的美学气韵。

小说家故事不止于书案,更来自远方的天地和故乡,文学的牵引与呼唤。天地浩阔无边,众生各有来去。文字在云间生长,故事从雨林滴落。梦绕云山,滴水藏海,焦典以沃土的耕耘,望向璀璨的宇宙,遨游广袤的星海。放眼她的未来,一如故事所言:“还有一片新林子,隔在对岸等着,也未可知呢。”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