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干燥和日暖夜寒,养生汤品要兼顾养阴润燥和祛除烦闷。
《内经》云:“人与自然同纪”,也就是说人体睡眠与醒寤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一致,顺之则生,逆之则害。中医不忘初衷,遵循天人相应规律,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贯穿秋天作息。中医认为,五脏主五气。肺属金,气通于秋,主燥。故秋季应注意保肺津,少食辛味,可食百合莲子汤、蜂蜜等养阴润肺之品,治疗用药以润补为主。
秋天气候跨度较大,有秋高气爽的凉秋,也有秋风扫落叶的深秋,存在温燥与凉燥之别。而饮食对人体有滋养作用,是进补的第一关。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人体的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变更时,要注重“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该节气最适宜的食疗方是莲子百合汤,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适宜秋天食用的肉类是鸭肉,大枣、枸杞、百合、红薯为秋补四宝,芋头、藕、卷心菜也值得推荐。还有一些蔬菜水果,如茄子、白萝卜、冬瓜、南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柑橘、苹果、梨、栗子、橙子、蘑菇,也都适合秋天食用。
深秋过后,清补就此打住,即将进入滋补调理的冬令进补时节。
许良(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