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
据媒体报道,“渠道服”正在成为未成年人逃避防沉迷措施的游戏天堂。所谓“渠道服”,即游戏厂商与手机厂商或平台合作运营推广的定制版本。“渠道服”登录的并非游戏厂商的官方服务器,而是通过手机或平台账号登录的渠道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渠道实名账号,一键授权进入游戏。
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后都会实名注册手机账号,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可利用家长的成年信息一键登录“渠道服”游戏,不需要再进行身份验证。
“渠道服”游戏的自动授权、一键登录,看似方便了用户,但可能使未成年人得以绕过实名认证,超时游戏、大额充值,还会造成退费“踢皮球”。家长想要退款,可能被游戏厂商推给相关渠道方,而渠道方也可能以手机账号“自动授权”为由拒绝退款。虽说家长有责任了解和监督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但“渠道服”本身不应成为防沉迷系统的漏洞,游戏厂商和手机厂商等渠道方应负起各自的责任。
“防沉迷”不能被“渠道服”绕过。今年,一份针对20款手游的测评报告显示,其中15款手游在“渠道服”上表现不佳,缺乏游戏内单独的实名认证流程。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手机厂商设定了青少年模式,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可以说,“渠道服”游戏在收益上由游戏厂商和手机厂商等渠道方分成,但在防沉迷责任的分担上却可能面临“两头失守”的状况。游戏厂商和手机厂商等渠道方应共同完善实名认证等措施,比如关闭“一键登录”功能或增加身份验证环节,同时加强充值管理、优化退款处理机制,堵上“渠道服”在防沉迷方面的漏洞。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相关企业在进行游戏推广时应更多从这一点出发,尽量减少防沉迷系统被绕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