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蔚)今后就读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任何一所开放大学,学过的课程、考试的分数、获得的学分都将互相承认、互相衔接。记者日前从上海开放大学获悉,《长三角学分银行服务体系管理办法》《长三角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办法》《长三角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指南》等文件已由沪苏浙皖相关教育部门审议通过。目前,一市三省开放教育领域已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学前教育(本科)等8个专业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方便学习成果跨区域认定与转换。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管理模式。由上海市牵头的长三角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门户站点、数据对接及公共数据建设。截至目前,上海、浙江的学分银行已与当地大数据中心完成正式对接,进入“一网通办”平台,其他省市的学分银行也在陆续接入当地的“一网通办”平台,方便长三角区域学习者进行学习成果查询。
在长三角学分银行的运作支持下,上海地区区块链基站已为本市39所高校提供了快捷、有序地跨校选课服务。安徽省学分银行实现9000余门课程资源的跨校共享。江苏开放大学参照长三角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制定了《江苏开放大学2022年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以及《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认定标准》。浙江省学分银行与“浙江省高等学校在校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协作开设了4000余门慕课课程,直接服务学习者跨区域选课需求。
数据还显示,长三角学分银行已经成功实现了四地1520万名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档案的异地同存、共享互认,也为长三角地区45所高校提供了学习档案大数据服务,为超过12万名本专科学生提供了学分转换,实现了长三角区域间终身学习成果的互认互通,跨区域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