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53年植入过23个起搏器 上海智能制造夺得“双料冠军”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以城市总规为统领全力推动城市更新 最大挑战:如何走出“第一步” 一头连着民生 一头连着发展
第1版:一版要闻 2024-01-03
全球顶尖数学家齐聚上海纵论基础研究发展和数学人才培养——

最大挑战:如何走出“第一步”

昨天,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2023年会在复旦大学拉开帷幕,500余位全球顶尖数学家齐聚一堂,探讨纯粹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同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成立。

据介绍,这是第一次在上海召开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数学科学大会,对于上海科研基础研究乃至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有重要影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介绍,“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培养的是年轻人,这次希望看看年轻人是怎样的”,他表示,希望年轻人未来走出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让中国的研究氛围与学科发展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期待未来能出现中国自己培养的数学大师。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基础,数学及数学人才培养是解决当下我国基础研究薄弱的当务之急。丘成桐认为,如何领科技潮流之先,走出“第一步”是中国基础科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为什么中国会遇到“卡脖子”问题,就是因为欧美等传统强国走出了科技发展的“第一步”,我们跟在后面追,始终跑不过人家。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走出“第一步”,虽然难,但是中国学者必须走自己创造的方向,才能有世界领先的基础科学。

丘成桐说,要从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起,就开始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科研的生命力还是在于年轻人。年轻人的想法往往还没固化,能够走的路很多,他们往往不怕困难、勇敢大胆,闯出新路还是要靠年轻人。

据了解,昨天成立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年轻学者。该研究院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力争搭建集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集聚与培养一体的国际领先基础科学与交叉研究平台,重点面向基础数学、应用纯数学及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交叉学科应用等领域,攻克重大科学难题和现实挑战,出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培养一流人才,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学中心。

“丘成桐先生认为,‘卡脖子’问题,不是一个个针对性地去追赶就能解决的。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自然就会产出颠覆性的成果。”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胡森说。这是研究院设立的初衷及现实意义。胡森同时表示:“另一方面,交叉应用同样重要,近几十年数学界出现一种明显的趋势,交叉应用的影响越来越深远。90年代,金融数学兴起,这十年大热的人工智能,Alpha Go、ChatGPT、大模型等突破性的技术和产品,背后都是数学在支撑。”因此,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被设定为“25%基础数学+25%应用纯数学+50%交叉学科应用”。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将以基础数学研究作为‘领头羊’,带动基础学科发展,从而助力带动整个上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主任、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李骏说。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