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吴文川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胰管双灶梗阻病例手术,为26岁的王女士(化名)再造了胰肠通道,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2021年1月,王女士胰腺肿瘤手术治疗后,出现了长期的胰瘘和切口感染,并在一年后复查时发现胰管梗阻,腹部刺痛、肿胀。去年11月,她来到中山医院胰腺外科求助,接诊的吴文川主任医师发现,王女士的胰管由于梗阻,直径已由正常的3mm扩张到了18mm。若不及时干预,王女士将会面临胰腺萎缩,出现代谢紊乱、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胰腺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胰腺外科团队会同内镜中心、放射科专家进行胰腺肿瘤多学科团队讨论。对于一个术后长期胰瘘且腹腔感染的病人,最优方案是通过内镜微创治疗。但是,内镜中心蔡明琰副主任医师检查后发现,王女士的胰腺头颈部及体尾部有两处胰管梗阻,主胰管直径仅1mm,像针尖一样细,目前的内镜器械无法“穿越”,只能手术治疗。然而王女士之前有过手术经历,局部软组织粘连,正常的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就像一个魔方被打乱,治疗前首先需将其“复位”,才能分清方位,对于手术团队的操作无疑是一次挑战。
胰腺外科主任刘亮教授介绍说,术中需在胰腺上“选址”,并“新建”两条通道与小肠完美吻合,稍有差错,会成倍增加胰瘘的风险。为此,专家团队为王女士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术中,医生先将粘连严重、边界不清的内脏器全部安全分离后,找到了深藏在腹腔后壁的胰腺。此时发现,在胰腺两端分别有一处明显的胰管扩张,需在中部仅3厘米的范围内重新搭建两条通道,完成两处胰肠吻合。
吴文川主任医师采用“降落伞式”吻合方法——将两处胰管和同一根空肠对接靠拢,待接口连续缝合完毕后,逐渐拉紧缝线,完成吻合。在麻醉科葛峰主任医师、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协助下,吴文川主任医师带领施晨晔主治医师、李剑昂主治医师、李寒露医师,历经3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第6天复查CT,王女士扩张的胰管明显缩小,标志着此次消化道通路已成功重建。
据悉,在靳大勇、楼文晖、刘亮三任主任的带领下,中山医院胰腺外科已施行各类胰腺微创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的胰腺“巨创”手术,并领衔医院胰腺肿瘤MDT,攻克胰腺疑难复杂病例。
通讯员 贾川琳 张欣迪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