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郜阳 叶薇
带着月背“土特产”,嫦娥六号回家了!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这是注定载入人类探月史册的重要时刻!
落得稳当 回得顺利
6月2日,在经历30天的辛勤奔波后,嫦娥六号稳稳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挖呀挖呀挖”的任务。
没休息多久,嫦娥六号“体内”的金属“触角”——钻取装置便“蠢蠢欲动”,直指人类第一抔月背之壤。“六妹”带去月球的“家伙什”不仅钻得动,而且钻得好,一边钻土还能一边打包——有点像做香肠,把钻取的月壤有层次地自动裹进打包袋里。完成钻取采样后,“六妹”又安排上了表取……
采样结束,人们定睛一看,月表留下一个“中”字;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也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国旗可是由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成的呢!
昨天,带着月背“土特产”的嫦娥六号在听到了“家的呼唤”后,两入大气层,两次实施气动减速;距地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并准确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
从5月3日成功发射到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挖宝”,再到6月25日顺利着陆“回家”,嫦娥六号每一个动作环环相扣、顺利进行,这场长达53天的太空探索终获成功!
月背之壤 令人期待
“姐姐”嫦娥五号带回的“土特产”里,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无人月面取样返回,“五姐”已经做到了。
作为嫦娥五号备份的嫦娥六号之所以吸引力不减,首先就是月背的独特性。由于地球对月球的潮汐锁定效应,这颗卫星以同步自转的方式绕地球公转,意味着月球亘古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这才有了“正面”与“背面”之分。探测研究也发现,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地貌、元素分布和地质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且巨大的差异。“嫦娥之父”、中国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就曾提及,月球背面存在着这颗卫星上最为古老的岩石。
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探测月球深部物质的一扇天然窗口,这里的“土特产”对了解月球的形成演化历史,有着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此外,采集月球背面的图像和样品,分析其坑洼起伏的“撞击记录”,可为进一步了解月球内部的物质构成提供宝贵信息。“六妹”带回的月背土壤,将成为了解宇宙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踏实迈步 逐梦深空
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凝聚各方智慧,让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太空探索、共享航天成果。去年,中国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嫦娥六号更是“国际范儿”十足——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国际载荷,一同开展科学探测。
随着“六妹”顺利回家,月背土壤科学研究即将开启。与此同时,争分夺秒的中国探月时间表提醒人们不能停下脚步: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技术验证;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也没有被人忘记。2016年7月,这只喜欢发微博的兔子在超期服役后,向人类道了最后一声晚安。嫦娥六号任务期间,无数网友在@月球车玉兔的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有人说:“兔兔,嫦娥六号今天回家了,希望她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能把你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