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琴安
1965年前后,在政府的号召下,上海曾掀起过一股游泳热潮。原先向社会开放的一些公共游泳池,如虹口游泳池、上海跳水池、新华游泳池等根本满足不了广大市民的需求,于是许多工厂、学校纷纷兴建游泳池。就吴淞地区而言,有关部门决定把吴淞大桥北端的废水塘改建成一个公共游泳池。记得我升初二的那年夏天,学校还带我们来义务劳动过,昔日无人问津的废水塘,一时战旗飘飘,热火朝天。后来,这里便成了大家盛夏季节消暑的最佳场所,白天是孩子们的天堂,夜晚是大人们的休闲场所。
与此同时,上钢一厂开辟了一个很大的游泳场,上钢五厂建了两个游泳池,国棉八厂也有了自己的游泳池,东海船厂与上海钢管厂则联手建了个张华浜游泳场。后来就连吴淞中学也建造了一个游泳池。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吴淞地区一下子新增了七个游泳场所。而我和许多同学也正是在这股热潮中学会游泳的,后来居然也成了一个游泳爱好者。
说到上海当年的游泳热潮,有一个场所是必须提及的,这就是上海的海滨游泳场,因其地处宝山炮台湾,所以也称宝山游泳场,规模很大。其淋浴室和更衣室都建在临江公园内,数百号人在里面淋浴更衣也不觉拥挤。出了公园后门,登上堤坝,海滨游泳场便豁然呈现眼前。这里本是一片海滩,自1965年夏季竣工开张以后,名声大噪,上海各区县的游泳爱好者便纷纷前来消夏,特别是暑假期间,各地学生都会慕名而来。那年暑假,老师带着我们来游泳,穿着游泳裤,随着人流,踩着沙子与碎石相杂的海滩,走进海水,脚底变成泥滩的感觉,这便是浅水区了,人们或游泳,或戏水,或互相泼水嬉闹。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男男女女的笑声、说话声、招呼声、叫喊声,每个人都笑逐颜开。阵阵海风吹来,凉爽极了!波浪起伏着,有些人挥舞双臂,劈波斩浪,划向深水区。这里的感受,是在游泳池中所没有的。
临江公园游客稀少,但自从有了游泳场,每到夏季,特别是暑期,公园里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