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我的舞台生命与她相连” 写书法  看展览  赏非遗  老外在这里遇见上海
第7版:文体汇 2025-05-11

写书法 看展览 赏非遗 老外在这里遇见上海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首次向境外游客开放

波兰游客体验中国书法

波兰游客在群艺馆前合影

昨天下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迎来一批来自波兰的入境游客。这批波兰旅游团的成员为近60位中老年游客,他们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进场馆,参观摄影展览、体验传统文化、采购非遗文创。

“羊毫是由羊身上的胡须、腋下及尾巴等部位上的毛制成,狼毫主要由黄鼠狼的尾毛制成,我们现在用的兼毫则是羊毫和狼毫组成。团扇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群艺馆书法指导老师为波兰游客介绍“文房四宝”,以及书法的特点和方法,并请大家自选“友谊”的“友”字或“波兰”的“兰”字临摹。在书法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游客们纷纷在彩色卡纸团扇上写下汉字,切身体会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Amazing(太神奇了)!”这是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第一感受。

在场馆工作人员和文化志愿者的陪同下,这批波兰游客还参观了新展“环行的人”。策展人陆寅兰告诉他们,这个展览展出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中国人拍下的身边的平凡人、平凡事,游客们看得十分认真,有的还不停地拍下自己感兴趣的照片,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让他们感动。

最后,旅行团一行在馆里参观了“遇见”海派非遗集市,并采购文创。集市里展示了乔家栅糕点制作、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剪纸、金石传拓技艺、茶艺等项目。大家在非遗摊位前品尝中国茶,体验拓印,了解这些非遗和文创的由来,“中国茶和日本茶有什么区别?”“这个球(蹴鞠绣球)是做什么用的?”“这个食品是用什么做的?”一切都让游客们感到新奇,仿佛化身“好奇宝宝”。有的游客虽然语言不通,但仍努力地比画沟通,询问关于这些非遗文创产品的信息,不少人购买了文创产品带回去。他们对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十分感激,临走前,有些游客还拉着在场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上海非遗的精湛技艺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让波兰游客称赞不已,他们纷纷表示将推荐给亲朋好友。

这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首次尝试联动在线旅游平台、旅行社开展入境游体验,旨在支持本市旅游企业创新旅游供给、开拓旅游市场、吸引城市流量、促进旅游消费。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表示:“我们将利用好馆内的优势资源,以全新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上演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让全球入境游客更好地体验上海,从我们这个入口了解更多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桥梁。”据悉,市群艺馆今后还将继续联动相关旅行社,为更多外籍游客做好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