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转型不容易  土帅当自强”
第A04版:聚焦 2019-11-11

“转型不容易 土帅当自强”

——王洪亮人生的下半场 刘闻超

现任嘉定博击队主帅的王洪亮

王洪亮为小球员耐心指导 供图/刘闻超

冲乙成功,博击队员们将主帅抛向空中庆祝,熟悉上海足球的人,对这张脸不会陌生,那是原国脚、曾效力申花的1985一代中场核心王洪亮。当郜林、邱盛炯、毛剑卿等同一批的人或多或少还驰骋在职业赛场的时候,早一步完成职业生涯转型的王洪亮,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赛道。

专题撰稿 首席记者 刘闻超

故事,要从2014年年底说起,某种程度上来看,那是中国足球的一个变革时期,对于熬过来的人来说,等待他们的,是新一轮“春天”,而对像王洪亮这样选择在当时与绿茵场挥手作别的人而言,这样的转折也代表着永远。

“客场要不我就不去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客场就当锻炼锻炼年轻人……”甩下这句话后,王洪亮和当时的深圳红钻代理主帅李毅,似乎都有些如释重负,踢球的人都知道要坚持,可对于已经被拖欠了14个月工资的人来说,这样的坚持,更多的是一种没有尽头的折磨。当时的深圳红钻,早已没了登顶联赛冠军时的火热氛围,球队处于持续欠薪状态,即便偶然间工资卡上打来一两万元,也没人说得清那是什么钱。对王洪亮而言,在申花的后几年,一直到加盟深圳红钻,球是一直在踢,可工资卡却是从来没有稳定进账过。

“现在想想,如果2014年我忍一忍的话,2015年开始,大环境又慢慢好起来了,可就像足球本身一样,很多事情没有如果,更何况当时,确实已经心灰意冷了。”王洪亮说。2014年年底做出退役决定前,还有不少球队向他抛出过橄榄枝,包括新疆、延边、湖南湘涛等,可王洪亮都选择了放弃,理由很简单,前前后后被欠薪折磨多时的他,已经没了再去相信一次的勇气,在当时的中国足坛,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困难的时候,妻子始终在背后支持,不过,偶然间的一句玩笑话,更让王洪亮觉得,是时候放下了,“她也觉得,要不就别踢了,回上海找份稳定点的工作,孩子慢慢大了,我人不在家的同时,钱也见不着,这确实说不过去。”回忆起这些,他自己也笑了。

不踢球,那么做点什么?好兄弟张晨说:“要不你来嘉定一起搞青训!”1981年的张晨比王洪亮年长四岁,曾经先后效力中远、陕西以及申花,有趣的是,两人的友谊还是从申花预备队时期建立,2009年时的申花队内,不少球员有着被下放预备队的经历,张晨是其中之一,王洪亮则是前后七次“上上下下”,搞得后来两人在基地见面时,张晨都忍不住笑着问:“你怎么又来了……”却不承想,一转眼,现在都已经告别了职业赛场。“他和我说,嘉定这里有家业余足球俱乐部,2013年开始投身青训事业,俱乐部上下很规范,都是做实事的人。既然如此,反正我也退了,有这么一个机会,那就去试试。”王洪亮说。

考教练证书为不被“骗”

来到嘉定投身青训工作六年了,虽然头衔是俱乐部总经理,可王洪亮一直说,自己还“差得远”,直到2017年年底俱乐部总结会时,他才觉得自己略微入门了一些,“当时我做了一个演示文件,用来汇报工作用,从成年队到青训部,再到办公室和我们的精英队等等,在一个阶梯型的体系下,每条支线上再去展开讨论和总结,那次制作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认识这份工作和自我现状的一个过程。”

1985年出生的王洪亮,今年才34岁,在一个仍然可以出战职业联赛的年纪,他却经历了许多人退役后都不见得会经历的多种转型:“我一直说,自己文化水平就这点,我们这种从球员转变到管理层,其实不容易,此后俱乐部要进一步向职业化迈进,包括原有的青训体系,挑战还在后面。”王洪亮笑着说。比起管理,可能还是做业务更“熟悉”一些,这次中途接手球队并成功冲乙,九场比赛常规时间内取得7胜2平的不败战绩,尽管只是级别不高的中冠层面,但对于一名教练席上的“菜鸟”而言,这个起步着实不错。

说起最初想到去当教练的原因,那真让人有些忍俊不禁。“当时我其实在做管理工作,但我觉得,既然从事这个行业,我也挺想多积累一下。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俱乐部有不少外教,那我就想自己也去学一下,这样一来他们在教孩子们的时候,我在旁边也能清楚,他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的,还是来这里混日子的……”说起这些“小心思”,王洪亮

自己也笑了。过去四年,他完成了亚足联D、C、B、A四个级别的教练资格证学习班,未来他还会继续朝更高的职业级别(PRO)前进。

至于对自己的定位,随着现在博击俱乐部日趋职业化,做过业务、干过管理的王洪亮,或许会朝着体育总监的方向去尝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这批人,也只会踢踢球了,如果不从事和球有关的职业,难道还去‘盘’人?”在这方面,他也有自己眼中的标杆式人物,比如北京国安的李明,王洪亮自认没能达到这位老大哥的高度,他更多的着眼点还是眼前的实际情况,“希望能为俱乐部多带几批人,做好球队和投资人之间的桥梁工作,维护好俱乐部的大方向。同样的,这次带队的经历也为我积累了很多,以前我不想做教练,因为本身这就是个高危职业,但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足球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培养本土教练又是势在必行,等哪一天大环境和条件比较合适的话,那或许可以考虑。”

“这不是王洪亮吗”成了家长的问候语

教练工资曾不足万元

新的领域,很多事情都得慢慢学习、慢慢上手。来到嘉定博击俱乐部后,王洪亮的首个工作,就是教小朋友踢球,当时他手底下的那群孩子,正是前不久拿到U13青超联赛华东区第一名的队伍,“我接他们的时候,他们还在上二年级。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确实挺开心的,白天带队,晚上还能回家陪陪家人,这样的节奏和踢球区别不小,但也没什么不好。”

与先前的教练所不同的是,王洪亮一上来就比较注重向孩子们灌输配合方面的理念,而并非纯粹的单练基本功,这主要是源于自己踢球时的感受,“如果天天练基本技术,那当然可以,我一年级下半学期差不多就能颠一整天球,不是说基本功不要练,而是要针对孩子们的特性,结合着去练。当我踢到职业队、国字号之后,我很清楚,有些东西一旦对抗起来时,就成了花拳绣腿。”让王洪亮更加坚定自己理念的原因,是其后来攻读亚足联A级教练员班时的经历,“U13以下的孩子,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关注度不会超过一分钟,一旦你说话时间长,他就要走神了。每天有对抗,对孩子们来说,追着球跑才开心。理论这块,从小就要建立,等到他们长大后,想得东西更多,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情自己是正确的,那你说再多也没用了。”

带孩子们训练,免不了要同家长接触,这点与之前在职业队效力有很大不同,但也因为自己先前的职业关系,让王洪亮在开展工作时有了一些“便利”。“小朋友不认识我,但是他们家长有挺多都认识我……”王洪亮说。“这不是王洪亮吗?”这句话成为当时许多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共同的设问,“嘉定这边以前要去市区看场球还是挺累的,但这里的球迷基础不小,从以前的老申花那代人,再到我们这批,他们还是会看,所以我们之间也很快成了朋友。”

就这样,王洪亮在嘉定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职业生涯”。刚上手时,他的工资也就8000元左右,比初入职业联赛时多2000元左右,后来上了一线队升到12000元,可扣除的“三险一金”后,也就差不多7700元。两种职业生涯、两种人生,经济因素他当然在乎,但更多的着眼点是稳定,对于依旧年轻的王洪亮而言,他只想安稳地做点事情而已。

“我们的优势是稳定”

这几年里,嘉定博击队带来过不少惊喜,在前不久成功冲入中乙之前,他们还是连续多年的足协杯正赛常客,今年更是闯入第六轮而荣膺赛事“黑马奖”。但其实,自从2013年开始,这家俱乐部的工作重心,就放到了青训上,从男足到女足、从U8到U14的完备梯队,再到俱乐部自身投资监理的训练场和办公室,伴随着俱乐部业务和规模的扩大,王洪亮的角色也适时发生转变。

“青训是一项长期事业,也不可能光靠几个人,老板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当然这样一来,俱乐部就要承担许多压力,同时更要涉及到管理。”王洪亮说。博击并非如恒大足校抑或多其他地方的青训俱乐部,除了完备且免费的训练体系外,最近几年,俱乐部还依托体教结合的优势,与嘉定当地的学校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形成“绿色循环”,在减轻一定的俱乐部压力同时,也让更多的孩子在踢球之余,也能收获学业上的提高,这一点也令许多原本还有些顾虑的家长放下了心。“我们俱乐部要活下去,单单围绕这三个字就要付出很多,能靠聊的就聊,用诚意和真心去对待每个来我们这里训练的孩子,相比动辄几万或者十几万卖给别人的做法,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些孩子的将来,以后从我们这里走出去送到职业俱乐部,包括未来潜在的二次转会等,对家长而言,不仅现在训练成本压力不大,将来通过前期投资能够得到的回报反而还可能是持续性的。”王洪亮说。

2015年起,投资人陆建军开始为俱乐部聘请外籍技术总监和教练,来具体负责青训小球员们的日常训练,而王洪亮则做起了管理工作,成为俱乐部总经理。说是总经理,但其实也是边摸索边做事,但有一点是让他特别放心和有信心的,“我们这里的优势就是稳定,干足球这行,我们其实看得都太多了,在青训这个层面,当一个孩子到了17岁涉及到进入一线队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也就相当于到了一个瓶颈期,如果不能再往上升,那么以后的出路怎么办?对我们而言,除了向职业队输送外,还能对其他孩子进行‘分流’,中甲、中乙、中冠乃至进校园继续深造,大俱乐部无法细分到这个层面,久而久之,我相信,愿意来到这里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