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35岁的陈涛宣布退役,令不少人回忆起了那支灿烂却如流星一般消逝的国青队。15年前,由克劳琛执教的“08之星”,在荷兰世青赛上奉献了惊艳的表演,但谁也不承想,这却是绝唱。15年来,中国足球别说是没摸过世界杯的门槛,就连世青赛的舞台再也没有回去过。
就成材率而言,那支“08之星”国青队已经足够高了——如今,蒿俊闵依然是国足核心;郜林、冯潇霆、赵旭日以及因伤未能随队出征荷兰的于海,还是各自位置上的国内顶级球员;周海滨、卢琳、朱挺、谭望嵩等人也均是现役球员——而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正是小时了了的陈涛。19岁担任沈阳金德场上队长,同年入选成年国足,2005年世青赛上打进漂亮的任意球,并与梅西一同跻身赛事最佳阵容……尽管日后曾在天津泰达期间有过闪光,但陈涛职业生涯中期以后的发展完全无法匹配其灿烂的起步。
从某些层面而言,陈涛是那一代中国球员的典型缩影:在2002年世界杯后,得益于大批老队员的边缘化和职业联赛扩大化,而早早得到了出场机会,并以天赋与表现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但受益于职业联赛的他们,又被不职业的职业联赛所困扰,在那个时期,没有健全的转会制度,球员在与资方的关系中处于完全劣势,于是就有了陈涛那次著名的拒绝签约风波。五年低价合同,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因为没有选择。尽管陈涛最终低头了,却因此搞僵了与投资人的关系,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下坡的开始。
没有选择,才是一个糟糕时期的标志。如果可以自己做出决定,相信陈涛会走出留洋那一步。凭借2005年世青赛上的表现,那支国青队有多位球员被欧洲球队看中,如安德莱赫特之于陈涛,特拉布宗之于郜林——如果弱冠之年的他们有幸去欧洲走一圈,哪怕暂时打不上比赛,可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都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但历史永远不能假设。当然,强势的中国俱乐部不放人是原因之一,由于牵涉到全运会任务和奥运会任务,这拨球员都被戴上了枷锁。
在陈涛退役后,有原同行批评他为千万年薪投奔中乙球队,“如今尴尬地自宣退役,其实也算是咎由自取”。我不理解这批评中蕴含的逻辑,如果有的话。35岁退役原本就属正常,何来“咎由自取”之说。更况且,陈涛转去中乙已是2017年之事,而不是2007年。他所拿高薪,是足球泡沫下的产物,但不偷不抢,合理合法,又有什么值得一批?
个人之于时代,实在太过渺小。如陈涛这样,绝非逃兵,只是成了炮灰。这样的悲剧,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又何止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