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尽管已经过去了多日,但由今年中超联赛淘汰赛首轮京鲁大战开启的舆论争议并未平息,甚至在本轮鲁能与华夏幸福一战后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球迷和裁判几乎已经站在了对立面。
这场引起各方争论不断的舆论风波,归根结底是源自球队、球迷与裁判之间对判罚标准的认知差别,对此,资深国际级裁判王学智针对京鲁大战次回合最大的进球争议判罚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在比赛的第69分钟,段刘愚接格德斯的回传推射破门,主裁金希坤示意进球有效,两队均没有异议。然而当双方回到各自半场准备开球时,马宁通过耳机提醒金希坤鲁能球员在进球过程中存在犯规,金希坤在观看VAR后判定格德斯在与李可争球时犯规在先,宣布进球无效。
“山东鲁能队发动这次进攻的全过程清晰、流畅,无论双方球员、教练均无任何表示,距离球很近的裁判员和助理裁判更是认为进球前尚未发现攻方队员犯规,在平静的氛围中,不甘寂寞的视频助理裁判抢镜了,由于他的提示,裁判员更改了初始判罚。”在王学智看来,针对鲁能的这粒进球,当值主裁应该坚持自己的决定,“规则规定,视频助理裁判只有进球前裁判员漏判了明显清晰的攻方队员犯规时,才可介入。此时,裁判员临场观察的位置与角度合理,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场上只有你的判罚是最终判罚。”
“视频助理裁判成为裁判团队唯一认为此球犯规的人。”王学智对马宁的做法也提出了质疑,“我们要求球员要无条件尊重和支持裁判的判罚,是建立在裁判员必须遵循公正准确的原则,水平与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达标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服众。”
在第二阶段比赛开始前,中国足协曾提出要采取“属地回避”原则,一方面维护联赛的公平性与土哨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外籍裁判的紧缺。以往的“属地回避”原则只强调在某地注册的裁判无法参与该地球队比赛的执法,但由于今年中超采用了赛会制的特殊赛制,该原则扩大到了“赛区属地回避”,也就是说裁判无法参与自己所属地区的球队所在赛区的执法工作。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充分地执行,例如在苏州赛区,沈寅豪与艾堃便未实现“赛区属地回避”,而足协调派江苏裁判马宁前往苏州,也违背了这一规定。当然,鉴于国内国际级高水平裁判的稀缺,在满足裁判“属地回避”的大原则下,“赛区属地回避”的执行适当放宽也未尝不可。
“中超第二阶段的裁判员分组参照了国际足联举办大赛的基本原则,为避开参赛队所在城市的裁判员执法相关球队的比赛,所以江苏裁判马宁被安排到执法保级组的比赛,但而后又临时抽调到苏州赛区吹争夺前两名的比赛并不合适。”王学智并不满意足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上海裁判沈寅豪吹争冠组的比赛同样不符合‘属地回避’原则。既然我们与国际接轨,同样不能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