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也许是最近上帝格外钟情足球,2020年,多位足坛传奇被召入了天堂。就在马拉多纳逝世后两周,保罗·罗西也被带走了。
尽管马拉多纳存在诸多争议,但他和贝利并称“球王”,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公论。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跨越了1982年至1994年四届世界杯,而自1990年世界杯起,足球转播技术日臻成熟,一方面推动了欧洲主流联赛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则将马拉多纳这样的巨星更鲜活地展现给全世界。1986年的巅峰是一则传奇故事,而1990年的悲壮与1994年的惊鸿一瞥,令更多初入足坛的球迷爱上了马拉多纳。
相比留下更多可视化资料的马拉多纳,罗西的素材要干枯得多,对于中国的“80后”、“90后”乃至“00后”球迷,他就是一个停留在文字中的传说。1982年世界杯是这位看似瘦弱的意大利人职业生涯的巅峰,但仅此而已。那个久远年代留下的影音资料本就不多,更何况,罗西只在那一届比赛——准确地说,是1982年世界杯最后三场比赛——绽放出无人可及的耀眼光芒。
永远会有人比较马拉多纳与梅西,但罗西却很难找到一位同辈或后辈明星来比较,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特例(如果一定要找一位,只有1990年的斯基拉奇有些相似性,却也差了不少)。罗西的俱乐部数据几乎不值一提,按如今“数据流”的论证方式,完全可以称之为平庸,但他把自己全部的能量都聚集在1982年世界杯的最后三场比赛中——第二阶段小组赛末战对巴西的帽子戏法,半决赛对波兰的梅开二度,决赛对联邦德国的首开纪录——每一场都是不能取胜就到此为止的生死战,每一场都被罗西彻底改写了结局。
这三场天神下凡的比赛让人牢牢记住了保罗·罗西,人们忘了他在三场第一阶段小组赛中噩梦一样的表现(被意大利媒体称之为“场上的孤魂野鬼”),忘了他在世界杯前的两年因为涉嫌“操纵比赛”而遭到禁赛,直到1982年4月才解禁复出。
意大利队很有运气,有贝阿尔佐特这样的名帅,敢力排众议召入罗西,并委以重任,在小组赛糟糕的表演后依然信任他,终于等来“圣保罗”的爆发;同样的运气是意大利队能在第一阶段小组赛三战皆平的情况下,以一个进球数优势压倒喀麦隆,晋级第二阶段(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的首例,第二例则是1998年的智利队)。
罗西把最美好的自己都留在了那270分钟里,如同用一部电影浓缩完一生。此前之后的他,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无疑,保罗·罗西是足球史上的一颗流星,他恰是最闪亮的那一颗。现在,他带着自己的光芒,永远消散在夜空中,只留下一个或许永远难以复制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