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中国足坛名宿李元魁离世,享年87岁。即使在晚年,年过古稀的李老几乎始终与足球为伴,他是中国足球的泰斗级人物,也是天津足球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足球事业,他的离开,令很多球迷和同仁都惋惜不已……
本版撰稿 特约记者 海洲
棒球少年与足球结缘
1934年出生于北京的李元魁自小热爱体育,小学时的他爱好棒球,却因一次滑垒尝试伤及手腕,转而开始接触足球。用李老的话讲,这次小意外,让他遇到了一生挚爱,他也自此拉开了与足球结缘的精彩人生。
中学时期,李元魁刻苦训练,球技提升迅速。1952年年底,他入选北京青年队,并在转年初进行的全国青年锦标赛中有着不俗发挥,随之得到了国字号的征召。当时的国家队屯兵天津集训,李元魁被安排住进幸福里(现兴富里)社区,日常训练都在不远处的民园体育场进行。每日往返于五大道上,也令他逐渐加深了对天津这座城市的了解。
1954年,李元魁被选入第二批赴匈牙利学习的国脚团队,暂时离开天津。他至今都还记得,当地大使对他们的忠告:“这次留学,国家队为每个人花的钱,叠起来都比你们的身高还高。”对于李元魁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进修机会,他有幸与普斯卡什、柯奇士、希代古提等球星同场竞技,感受着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足球理念。
1955年,李元魁返回国内,转年他与11名出国留学的队友组成北京青年二队,以不败战绩获得全国联赛甲组比赛冠军。同年,李元魁再度入选国家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朝鲜、越南三国足球友谊赛。
1957年,国家队集训体制发生变革,原北京体院队和中国青年队划分为国家红队和白队,被分配到京津两地。李元魁重返天津,那一年,正赶上民园体育场变身为全国首座灯光足球场,他在这座熟悉的场地正式开启了一段跨越数十载的津门生涯。这也是为何日后,很多人都将李元魁老先生当做天津人的缘故。
天津足球奠基者之一
第二次来到天津,李元魁三度代表天津队征战全国甲级队联赛,取得过第二名的佳绩。1959年,李元魁做出退役决定,令人倍感意外。谈及原因,他解释说想要为年轻人腾出位置,当时的天津队一度涌现出诸多可造之材,内部竞争激烈。在球队的建议下,李元魁复出一个赛季,最终在27岁那一年正式结束球员生涯。
退役后的李元魁留在了天津,开始走上教练员岗位,他先后在南开中学和天津青年队任教,协助李朝贵指导为天津足球挖掘优秀人才。后来,李老进入天津二队教练组,随后又挂帅河北青年队,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空间。回到天津后,李老和曾雪麟指导搭班,进入天津一队教练组,并于日后正式接过球队教鞭。
此后的20余年,除去前往毛里坦尼亚进行援外工作的那两年多时光,李元魁均在天津工作和生活。援外归来后,他曾率天津二队成功冲甲,也曾随天津一队出战五运会。那届赛事,天津队荣获季军,这是他执教生涯距离全国冠军最近的一次。每每说起这段往日,总能从李老的脸上读出那一刻的遗憾和不甘。
五运会结束后,李元魁指导暂时离开足球,进入天津市体委训练科,分管网球、垒球等工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李老进入了天津职业俱乐部的筹备小组,他才重新拾起了对于足球的那份执着和热情。60余年的时间里,李老在天津职业足球的每一个阶段都留有自己的足迹,化身城市英雄。
就在今年4月,当天津津门虎起死回生之际,李元魁还曾在天津一档广播节目中,呼吁天津球迷支持这支处于逆境中的队伍,他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使大家重新团结在一起。遗憾的是,这一幕成为了李老对天津足球最后的助力,他没能亲眼见证津门虎走完中超处子赛季。
转型解说员延续足球梦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熟知李元魁,并非源自李老的足球事迹,而是他足球解说员的身份。早在国家白队落户天津之际,李老就曾受播音员王兆德之邀,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担任评球嘉宾。1997年,李老受蒋群的邀请,为香港卫视现场解说天津队的甲A比赛,从那一刻起,他正式步入了解说员行列。
1999年,李元魁经介绍开始为ESPN担任兼职足球评论员。2001年,经李老本人同意,他与ESPN正式签约,随即前往新加坡总部任职。这份需时常熬夜的工作,令李老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承受考验,但其本人却是乐在其中。他至今还记得,自己作为ESPN正式员工的首播就差点栽了跟头。当时公司安排他解说一场意甲联赛,受大雾影响,他看不清球场中的具体情况。整场比赛下来,李老没怎么说话,心里也是急坏了。
正是这次首秀“翻车”的教训,使年近60岁的李元魁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劲头,从零开始恶补欧洲五大联赛的相关知识。他通过国内主流报纸查阅资料,也在向同事请教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这样的生活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空余时间。李老曾对此打趣道,自己的年龄越大,睡眠时间也越短,正好适应这份熬夜的工作,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其实李元魁口中的老有所为,是对足球的执着,他喜欢这份职业,能够和球迷分享他作为一名职业足球人对比赛的观点和见解。补习功课的同时,李老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解说风格,轻松自然、深入浅出、张弛有度,他不拘泥于赛场中的内容,也永远不会冷场,深受球迷喜爱。2007年,李元魁从新加坡返回中国,他继续干着解说员的职业,只是不再与任何媒体签约,而是口头约定,能说一场就说一场。此后一段时里,他依旧保持着就职于ESPN时的生活作息,继续为球迷解说五大联赛、欧冠联赛以及欧洲杯、世界杯等大型赛事。2014年,李元魁迎来八十大寿,人们无法想象,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仍然选择坚守岗位。李老甚至为此戒了烟,为的便是能再多解说几年的比赛。直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结束后,李老得了一场大病需要时间康复,他才下定引退的决心。
一直以来,也有人劝李老解说一些中超、国足的比赛,可以不用再去熬夜。但他本人更倾向评论国外赛事时畅所欲言的感觉。李元魁曾经说过,到了他这个年龄,不愿以老资格自居,但他依旧关注中国足球的发展,希望看到更多新鲜血液的涌现,和中国足球走向强大的一天。
践行“活到老学到老”
李元魁的一生与足球为伴,平易近人、为人乐观、待事认真是他给身边人留下的最大印象。李老看似平淡的话语中,总能为他人注入力量。很多人回顾与其一同共事的日子,都会将他比作好搭档、好老师和好榜样。
8月14日,李元魁的追悼仪式在天津市华明天裕殡仪服务中心举行。受疫情影响,球迷们未能现场与李老告别。他的老搭档苏东前往吊唁,不禁潸然泪下。他说李老的离世来得太过突然,没有一点征兆,直到眼下这一刻,他的脑子都还是懵的。就在今年欧锦赛期间,李元魁还曾受詹俊的邀请,参与一档广播聊球节目,那时的他仍在细心钻研业务,看起来精气神十足。节目结束后,李老曾感叹说他很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可以从中找回很多从前的记忆。却未想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李老却与所有关心他的人们阴阳两隔。
詹俊在追悼李老时直言:“李指导是一位责任心极强、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前辈。他67岁时孤身一人到的ESPN,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开始学习上网查阅资料。他不止一次和我说过,感谢公司让他这个退休教练能够在一个新领域发挥余热,要好好珍惜……”
这就是李元魁,将其一生奉献给足球,为中国足球留下了太多宝贵财富。中国国家队在缅怀李老时感叹道:“球员、教练、评论员,这三种职业被足球的藤蔓连接起来,贯穿了李元魁整个体育人生。他曾经说过,这三个职业很像,都需要吃苦的精神,都需要学习的精神,都需要争上的精神,也正是这些精神,支撑了他几十年如一日,为足球奔波呐喊。”天津足协也发文回顾了李老为天津足球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一刻虽故人西去,他的精神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追思·李老敬业的一生
老爷子曾告诉我,年轻一代教练员小时候光踢球不读书,大字不识几个,他替中国足球的未来忧虑。如今,那些未来已经成为过去了。李老的解说却永远不会被球迷遗忘。
——解说员黄健翔
李导是一位纯粹的足球人,也是一位责任心极强、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前辈。他不止一次和我说过,他一个退休教练能够在新领域发挥余热,要好好珍惜。李导,您是我一生的好搭档好榜样。
——解说员詹俊
在我印象中,李老以前都是在现场解说,每次比赛完了以后,李老都会做一些笔记,做一些总结,然后就越说越好。他很认真,很投入。每一件事情,他如果答应你去做,就会非常认真地去准备。我觉得李老这一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会告诉你现在看到的球队战术和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与不同。
——解说员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