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拼搏与热爱铸就篮球难忘回忆
第A16版:体育生活 2021-08-16
十四届全运会群众组比赛上海首金诞生记

拼搏与热爱铸就篮球难忘回忆

丁荣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篮球男子青年农村乡镇组决赛在宁夏银川落幕,代表上海市参赛的上海YM篮球队在决赛中以84比72战胜天津江林队,拿下该组别的冠军。这是上海代表团在十四届全运会群众组夺得的首枚金牌。

今年6月中下旬,上海篮球项目“我要上全运”活动举办了三场选拔赛,吸引了共计276位草根篮球爱好者参赛。在选拔赛决赛中,上海YM篮球队从12支本市颇有名气的民间篮球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青年组冠军,赢得了代表上海出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篮球项目比赛的机会。

7月底,上海YM篮球队共有九名球员到银川参赛。通过组委会赛前进行的网上抽签,上海队分在A组,经过几轮比拼,以小组第一名顺利出线。上海YM篮球队在淘汰赛阶段以默契的配合、拼搏的精神击败了甘肃队和劲敌广东队,成功闯入决赛。在决赛中,面对实力强劲的天津队,上海YM队多点开花,敢打敢拼,最终以84比72拿下比赛,将冠军收入囊中。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重点打造“市民运动会”和“城市业余联赛”两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平台,从中不断涌现出各运动项目的市民健身达人。今年,上海市体育局依托2021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平台积极开展“我要上全运”选拔活动,突出重点项目、好中选优,推动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在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的舞台上展示了上海全民健身的风采。

“业余球王”喜提全国冠军

“我已经33岁了,此前一直都是草根选手,能有机会代表上海参加全运会,还能拿到冠军,这是一辈子难忘的回忆!”谈起这次比赛,有着“上海业余球王”称号的李晓晨相当自豪。作为一名业余篮球爱好者,李晓晨从15岁开始参与篮球运动,从校队到毕业后的企业队、业余俱乐部队,他始终活跃在篮球赛场上。为了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他拜工程技术大学篮球教练沈巍为师,把参赛、练球、练体能作为每天工作之余坚持的生活方式。

在工作单位申通集团,李晓晨是企业篮球队的主力,同时他还是业余篮球队Cobras的主力,经常参加上海乃至全国的各类业余篮球比赛。他的“上海业余球王”的称号,就是在一场业余篮球比赛中,因为他精彩的表现而被球迷喊出来的,这个称号很快就在上海业余篮球界口口相传。上海YM篮球俱乐部决定组队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篮球男子青年农村乡镇组比赛后,在俱乐部投资人陆宇岗的力邀下,李晓晨欣然加盟,希望能够和球友们一起为上海争光。

夺得冠军后,李晓晨要感谢很多人,他深刻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大气与谦和。在一周集训和去银川参赛期间,他的妻子带着4岁的孩子,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他的工作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维护保障中心(通号公司)的张总、工会黄主席两位领导也特别理解他,允许他请假参赛。在去银川比赛前两天,Cobras篮球队有一场3对3篮球比赛,俱乐部投资人Jason顾全大局,没有让李晓晨参赛,让他以最好的状态参加全运会比赛。“正是有许多人在背后对我的默默支持,我才能顺利参赛并获得冠军。”

博士生参赛打球两不误

姜先勇是一位在读博士生,作为上海YM篮球队的主力,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答应参赛。为了兼顾学业,他带着一部笔记本电脑去银川,在不比赛的时候就会打开电脑坚持学习。

在球场上,姜先勇每场比赛都全神贯注,在半决赛对广东的比赛中,他打满了全场。决赛对阵天津,姜先勇继续坚持比赛。虽然比赛前两节,上海YM篮球队一直领先对手10到15分,但到了第三节,随着球员体能开始下降,对方一度扳平了比分。“还是要加强防守,大家再顶一顶!”无人可换的主教练罗毅峰在场边叫喊道。姜先勇绷紧神经,咬牙坚持,成功顶住了最后一节的比赛,成功帮助球队夺得了冠军。

“虽然是空场比赛,但是我们俱乐部的陆总,还有体育系统的郁斌、乐佳杰两位老师一直都在给我们呐喊加油。听到他们的加油声,我就充满了动力!”作为一名新上海人,姜先勇深深感到在上海这座城市,业余篮球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从俱乐部投资人到教练、队友,大家彼此很信任,很有凝聚力,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在上海,我通过打球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这也是支撑我在学习之余坚持篮球训练、比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届全运会,我收获了宝贵的篮球经历,这将是我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体育教师担任主教练成定海神针

在上海YM篮球队里,不乏体育教师的身影,华东师范大学篮球队助理教练朱毅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朱毅来说,这个暑假他为了篮球项目连轴转。7月下旬,朱毅刚刚带校队参加完全国学生运动会回来,他毅然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立刻就投入到了全运会群众组篮球比赛的集训和比赛中。“决赛取胜的那一刻,我非常高兴,甚至到了第二天还在兴奋,一直没有缓过来。我成为了全运会冠军!”

对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初中篮球队教练罗毅峰来说,这次作为主教练带队参赛让他经历了一次艰难执教过程。由于赛程密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体能成为了最大的挑战。虽然球队一开始有九名队员参赛,但打到半决赛的时候,就只有六名球员能够有充足的体力可以坚持比赛了。

在罗毅峰看来,本届比赛最困难的一场比赛就是半决赛对阵广东队。广东队的主教练是一名专业女篮教练,队伍还配有助教、体能师、队医等人员,显然是有备而来。比赛一开场,广东队就以小快灵打法打了上海队一个8比2。一看内线打法被对手冲击得很厉害,罗毅峰立刻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变阵调整,换下内线朱毅,换上王博舒。换阵之后,上海队起色明显,一度将比分追到14比14。在关键时刻,王博舒不负众望,连续打进关键球,帮助上海队将比分反超,最终上海队以10分优势战胜对手。

在对阵天津队的决赛中,罗毅峰安排体能相对恢复充足的朱毅打满全场,最终成功拿下决赛。“在没有多少人可以换的情况下,我只能相信队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好在平时我和朱毅、王博舒都是体育教师,大家都在学校教篮球,彼此比较了解和信任,战术打法我一说他们就懂。”罗毅峰感慨道。

罗毅峰小时候就是南模中学篮球队的一员,后来考入华师大学习。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南模中学任初中篮球队教练,与昔日的恩师孟家森成为了同事,成就了师父带高中队,徒弟带初中队的一段佳话。这次比赛,作为恩师的孟家森也特别支持罗毅峰带队参赛,希望他能够在全运会的赛场历练自己。通过这次比赛,罗毅峰收获不少,他的心中也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让南模中学篮球队坐稳上海市冠军,并向着全国冠军的目标迈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