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家长对于“体育教练员职称认定”的概念还很模糊,但随着职称认定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将来会成为家长挑选优秀教练员的一项“专业认证”。
体育专业人员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加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上海市正在打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依托传统体校模式为基础,体教融合模式为骨干,社会办训力量为增量的“三位一体”办训模式。上周,针对社会体育教练员的职称评定问题,上海市体育局再创新举:今年首批将以羽毛球和网球作为试点项目开展面向社会体育教练员初中级职称评审。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挥动人才评价“指挥棒”
上周,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21年度上海市面向社会的羽毛球、网球项目体育教练员初级职称认定的通知》,其中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原本面向体制内的体育教练员职称认定,现在首次将面向社会体育教练员开放。这对于社会办训机构的教练员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改革举措。
据了解,受市体育局委托,上海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将负责面向社会的体育专业人员初级职称认定以及中级职称评审的组织实施工作。
在此之前,去年上海市体育局命名了首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让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赋予了其中佼佼者“社会培养基地”的称号。如今,职称认定的政策也正是适应体育专业人才发展新规律的相关举措,让社会办训力量更加有的放矢,也让家长可以更加放心地将孩子交给社会培养基地来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上海市将进一步发挥职称制度在体育专业人员选拔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上海市体育局将坚持服务发展、遵循规律、科学评价、开放创新四大基本原则,紧紧围绕体育人才职称改革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创新评价机制、拓展评价人员范围,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面向社会拓展体育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渠道,以满足各类、各级体育专业人员评价需求。
随着这项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相信未来将能不断扩大本市体育专业人员的数量,活跃并壮大社会体育俱乐部办训力量,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增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统一规范市场,加强教练员组织管理,使职称体系逐步成为展现个人工作能力、完善企业薪酬及晋升制度的有效工具。
规范授予“专业认证”
在《关于开展2021年度上海市面向社会的羽毛球、网球项目体育教练员初级职称认定的通知》文件中,除了体育技能的相关资质外,还进一步在户籍、学历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在之前获评首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的博宽羽毛球俱乐部的教练胡杭磊看来,这样的规定从根本上杜绝了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
“比如我们社会体育教练员会比较关注的几个点,一个是这次规定了申请者要具有上海市户籍,或者有《上海市居住证》,或者近两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社保满一定的时间。这样的话对我们长期稳定从事羽毛球教练的从业者来说,是很好的优势。”据了解,在目前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市场上,存在着不少“打一枪换个阵地”的不良教练员存在。这种情况不仅让家长们提心吊胆,也直接破坏了行业内教练员的口碑。除了可以杜绝类似现象外,文件还对申请者的学历做出了规定:至少要具备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
同时,由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教练员(通识教育)资质证书也正式纳入体育教练员职称认定体系,成为社会体育教练员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这让从业者从教练员职业素养、青少年运动员教育管理、身心发展规律、运动训练和竞赛安排、选材、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和运动营养等方面都更加规范和专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和青少年的认可度。
虽然接触到的大多数家长对于“体育教练员职称认定”的概念还很模糊,但胡杭磊认为,随着职称认定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将来会成为家长挑选优秀教练员的一项“专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