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子威手指国旗
2月7日是农历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不少网友哀叹自己过年“三天两斤”的时候,24岁的任子威已经完成“三天两金”,拿下了两个金边冰墩墩。
当晚,在诞生了中国本届冬奥会首金的福地,三名中国选手携手闯入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A组并包揽冠亚军。在现场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任子威手指胸前的五星红旗,阔步登上最高领奖台。他用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帮助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奥历史上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本版撰稿 特派记者 葛敏 发自北京
弥补四年前的遗憾
将时间带回到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在短道速滑1000米预赛中,20岁的任子威因犯规遗憾出局。随后,由武大靖、任子威、韩天宇、许宏志、陈德全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不敌刘少林、刘少昂领衔的匈牙利队,与金牌擦肩而过。对于首次登上冬奥会舞台的任子威而言,在平昌的经历略显遗憾,而这也成为他面向北京冬奥会冲刺的强大动力。
如今,任子威已是中国短道速滑男队里的“中生代”运动员。对大部分人来说,任子威是在北京冬奥会周期才真正打响了知名度。本赛季四站世界杯,任子威保持着极佳状态,四次站上最高领奖台,是进入单项决赛次数最多的中国选手。他在匈牙利站和荷兰站收获1500米金牌、在日本站收获1000米金牌和500米银牌。可以说,任子威具备了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三个个人单项的冲金实力。
来到北京冬奥会,当任子威第二次踏上冬奥赛场,他已与四年前大不一样。扎实、踏实,这些品质,帮助他逐渐成长为中国短道速滑的又一实力担当。
“短道速滑这个项目,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有实力就绝对能拿冠军,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说稳拿冠军,只是说我们是在第一梯队,所以我们就是完善自己的细节,减少自己的失误。”任子威说道,“现在应该说是少了一些兴奋和紧张,上届比赛登场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是蒙的状态。而这一次,就像备战一个普通比赛一样,心态比较平和。”
任子威曾在赛前表示,五个项目上都要冲击一下金牌。现在已经将两枚金牌收入囊中的他并没有太过兴奋,“后面还有三项比赛(男子1500米、500米和男子5000米接力)呢,我要让身体和心理状态保持平衡。”
连续骨折不轻言放弃
1997年6月3日,任子威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七年后,任子威进入哈尔滨专业队,开始从事短道速滑。据任子威的启蒙教练王北铭透露,任子威的滑法比较凶悍,有一股子勇猛的冲劲,虽然在同期中年龄偏小,但磕磕碰碰从不会哭,“用东北话说就是‘虎’!”
正如多数从小在专业队训练的孩子一样,任子威为了兼顾学业和训练付出了很多。据任子威母亲回忆,他每天早上5点就要到冰场,早训结束后回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再继续上冰,直到9点才能回家。“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孩子从来也不跟我们抱怨苦和累,有一天训练结束回家,他跟我说,妈妈我们家要是住在一楼该多好啊。孩子每天训练强度特别大,回到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这些辛苦我们做家长的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任子威母亲说。
是否要让儿子走上短道速滑的职业道路,任子威的父母一度有些挣扎。2010年和2011年,任子威先后两次在比赛中受伤骨折,一次是左脚,一次是右脚。母亲心疼儿子,想让他放弃,但任子威从未想过“放弃”二字。
王北铭介绍说,那段时间省队的队友们给任子威取了个外号叫“任坚强”:“任子威是个特别能吃苦的孩子,2010年在黑龙江省锦标赛中意外受伤骨折,父母心疼孩子,我那段时间天天去任子威家,给他父母和本人做思想工作,帮助他做恢复训练。2011年在省冰上训练基地比赛中他再次受伤,可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身上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年少的任子威和教练一起定下了“进国家队、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目标。
尽管连续两年两次受伤,但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任子威依旧表现出色,无人能敌。2012年的黑龙江省锦标赛上,从伤病阴影中走出的任子威以绝对优势获得了所有参赛项目的冠军。
在过去的职业生涯里,任子威曾有过一次破“兔子战术”(即一名选手在开局阶段建立起绝对的优势,利用另一名选手压制其他对手的速度,两人之间只要配合得当,就可以锁定冠军)、一次利用“兔子战术”的应对,让人拍案叫绝。
2015年世界杯上海站决赛,拥有三名选手的韩国队企图用“兔子战术”打乱中国队的节奏,结果被李琰识破,让任子威将计就计,直接加速跟上对手,最后将对手体能拖跨,成功上演了一幕反杀夺冠的好戏,这让任子威一战成名,这也是他征战世界杯以来的第一个个人冠军。
2020年2月9日,短道速滑世界杯德国德累斯顿站,男子1500米决赛。刚过第一个弯道,任子威突然加速,冲出大部队,迅速领滑,并拉开距离。而同场出战的队友安凯则在第二集团领滑,努力压制大部队的冲击。在队友的配合下,凭借比赛初始阶段积累的领先优势和充足的体能储备,任子威的“兔子战术”成功实施。他凭此战术拿下了那个世界杯赛季的首个个人项目冠军五。
为什么是“大象”?
17岁时,任子威首次出战世界大赛,就拿到2014年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1500米季军和男子5000米接力冠军。同年,他被选拔到国家队,成了当时国家队里最年轻的队员。
刚进国家队不久,任子威就收获了“大象”的外号。这个外号最早来自时任国家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
为什么是“大象”?任子威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解释,是因为刚到国家队时,自己体形偏大,动作又比较沉重缓慢。另一种公开说法是任子威性格憨厚敦实,训练又肯吃苦,比赛中冲起来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每天早8点到晚7点的训练,我总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即使饱受膝伤疼痛的折磨,我依然坚持在训练场和赛场,从不缺席。”任子威曾这样自我评价,在队友和教练眼中,一直是最努力的那个。在国家队磨砺八年,昔日的“大象”已经升级为“冰上飞象”。
党员任子威心中的责任与担当
1997年出生的任子威,是一名中共党员,他的入党介绍人,正是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倪会忠。
“任子威在冰场上是追风少年,也和同龄人一样经历过成长的烦恼。”在倪会忠看来,任子威四年前折戟平昌,除技术层面的原因,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内心,“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作为一名国家队运动员,自己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怎样才能既培养青年运动员的比赛能力,又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热情,让他们主动担当作为,真正在所从事的项目上发光发热?得知任子威在黑龙江省训练时曾写过入党申请书后,倪会忠果断决定由国家队党支部培养任子威,由他来担任任子威的培养联系人。
“只要到运动队,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跟他聊一聊。当他焦虑、担心的时候,能够推心置腹地把心里话对我讲出来。到后来,赛场上有什么情况,我在微信上给他画个问号,他就能知道是什么意思。”随着时间推移,任子威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和队友一起把中国短道速滑的大旗扛起来。
“四年前参加冬奥会的经历,让我真正了解到为国争光的含义,尤其是在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为国而战对于一名运动员的意义,那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任子威说。
“在最艰苦、最难熬的时候,任子威能够以大局为重,结合平时思想政治等各方面表现来看,我认为他已经具备了一名党员应有的素质。”倪会忠谈道。去年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经支部党员大会研究决定并报冬运中心党委审议通过,任子威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其实体育就是和平年代的战斗,我要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如果不练滑冰,任子威表示很可能会跟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军人,“我可能表达不出来有多爱国,但我随时准备为祖国奋斗,我现在能为祖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尽我所能去拿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