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冬奥会判罚,你看得懂吗?
第A05版:2022北京冬奥会特刊 2022-02-09

冬奥会判罚,你看得懂吗?

张立

◆中国选手任子威(左)与匈牙利选手刘少林在比赛中冲线后

高梨沙罗的服装看上去就不贴身

苏翊鸣举起冰墩墩

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到一周,批评裁判员判罚不公的事件屡有发生。特别是韩国媒体,竟然说本届冬奥会比20年前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还黑。但实际上,北京冬奥会的判罚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执行,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处罚被认为是错误的。与往届相比,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摄像机布置更多,VAR技术比四年前的平昌进步了不少,所有争议的判罚都可以通过回看放大到细枝末节,有据可循。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任子威实至名归 判罚代码很清晰

上届韩国平昌冬奥会上的裁判判罚引起了很大争议,短道速滑比赛一共判罚了46次犯规,其中加拿大队和中国队最多,而东道主韩国只有两次。特别是武大靖在1500米和1000米半决赛上均被判犯规,任子威和韩天宇在1000米预赛中被判犯规,范可新、曲春雨在500米半决赛中被判犯规,女队在3000米接力决赛中被判犯规……这些判罚不能说完全错误,但都存在微妙的裁判“主观性”,也使得中国队在女子500米、男子1000米、女子接力这三大优势项目上举步维艰。

本次短道速滑赛场犯规频出,与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争议不断后国际滑联修改了相关规则有关。到了北京,韩国队的东道主优势不在,他们在短道速滑上的成绩也一落千丈。于是,韩国把矛头指向了裁判的判罚。仅在2月7日,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主裁判收到了两次申诉。其中一件申诉来自韩国队,他们询问黄大宪1000米半决赛在内道超越中国选手任子威、李文龙时被判罚犯规,被剥夺了小组第一的头衔无缘决赛的理由是什么。当时赛场视频屏幕上宣布的信息是黄大宪因“违规超越导致(身体)接触”被罚。基于国际滑联总则第123条第4和第5款,裁判确认上述申诉被驳回。根据赛场适用原则,不允许对(裁判)官员因违反任何比赛规则而取消运动员资格或不取消运动员资格的决定提出申诉。声明还表示,主裁判已经与视频裁判共同审看了这一事件,并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判罚。

对此,原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王濛在解说比赛后解释,从2018平昌到2022北京,短道速滑的判罚代码从无到有,而这个改变的发生是因为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的争议太多。“这个判罚代码是从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以后开始有的。因为平昌冬奥会有很多争议判罚,在平昌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判罚代码,甚至没有一个标准的手册。在平昌冬奥会以后,国际滑联修订了试行的判罚代码。”

例如黄大宪的出局和1000米第一个冲线刘少林的第一次犯规,都源于短道新规中对于内道超越的严格判罚。根据最新规则,进弯道2米前要领先半个身位才能从内道进行超越,如果没有优势而强行挤过,就会被判罚非法超越,而刘少林第一次判罚就是因为“在直道由内向外变道造成接触”。

这一规则的完善对韩国队的影响非常大。熟悉短道速滑的观众非常清楚,内道超越一直是韩国选手擅长的“拿手好戏”,而在规则改变后,韩国队在世界杯等单项赛事中就屡屡吃到犯规被罚出局,今年的韩国短道被称为“历史最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刘少林来说,虽然他第一个冲线,但两次犯规判罚来得并不冤。在进入最后一个弯道时,他从蓝线内侧超越犯规,直道冲刺时横切犯规。第二个判罚就是基于他“在终点时用手臂阻挡”。在电视转播画面中,观众能通过字幕清楚地知道裁判判罚犯规的原因,使得判罚更加清晰。

王濛介绍说,这个判罚代码在2020年由试行走向完备,“2018至2020赛季都是用这个修订手册,两年以后,也就是在2020年的时候,又进行了一次体集体会议,各个代表团关于这个判罚代码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国际滑联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在裁判研讨会上进行学习讨论,并进行了另一版修订。大家通过以后,就形成了2020年至2022年的统一修订手册。”王濛认为,有了清晰的判罚手册,使得短道速滑的比赛更加具有公平性:“大家看到的判罚都有判罚代码,就很清楚这个判罚的原因。我觉得这是非常公正的。我们看到了有身体接触,但是我们不知道是谁犯规,如果裁判没有最后进行判罚,我们是不知道的。但是最后裁判给出的回放,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而韩国队在遭国际滑联驳回申诉后,拟将短道速滑判罚诉诸国际体育仲裁庭。但就证据来看,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苏翊鸣银牌也骄傲 加拿大裁判没问题

本周一,中国小将苏翊鸣勇夺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创造中国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他在比赛中完成了两次转体1800度的动作,也是全场唯一完成五周转体的选手。这样的高水平发挥没能获得金牌,争议不断。

根据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国际赛事竞赛规则》,本场比赛采用的是“分段打分”裁定形式。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场地设置有三个道具区和三个跳台区,共六个“分段”。从滑行顺序上看,道具区在前三个分段,跳台区在后三个分段。而世界杯、世锦赛和冬奥会如使用“分段打分”裁定模式,最少需要九名评分裁判;裁判分为动作裁判和整体裁判两组,分别给出各分段评分和总体印象分,赛段分由三个道具区和三个跳台区技巧动作的得分相加,总体印象分以所有整体裁判分数总分的平均数计算。得分由赛段分(60%)和整体分(40%)构成。国际雪联官网在该场比赛进行期间的实时评分公报系统显示,现场共有六个裁判负责给六个道具/跳台区打分,一人负责一个区域;同时还有三个裁判打总体分。

在决定冠军归属的第二跳中,马克斯·帕罗特拿到了90.96分,比苏翊鸣高出2.26分。具体看每个区域的裁判打分,苏翊鸣在第三个跳台跳出1800动作,获得9.65分。引发争议的加拿大裁判卡特·史密斯负责第三个道具区的打分,也就是炮杆的分数,这里苏翊鸣获得7.45分,帕罗特获得9.05分。而在第二道具区帕罗特的得分也在9分左右,而苏翊鸣是7分左右,该区打分的是英国裁判。

同为该项目运动员的张嘉豪介绍,帕罗特在第三道具区做的是Cab 270上810下(反脚外转270度上接810度下),苏翊鸣做的是Bs miller flip 540(内转空翻加转体540),难度和道具使用上都不如对方。因此,裁判打出的比分完全是有据可循的。对于两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张嘉豪认为苏翊鸣跳台区难度更高,跳得更好,而马克斯是道具区难度更高,做得更好。“整体动作流畅性上,两个人都非常好,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但比赛总要有一个冠军,这就要靠裁判来判断和斟酌。其实第三名和第四名,完成得也基本相似,但具体的排名,就要看裁判。”

对于大众提出的疑问:“为何比赛有两个加拿大选手,还有两个加拿大裁判?”张嘉豪的回答是,单板滑雪比赛中没有裁判回避原则,可能也是因为每个裁判需要分区打分。尽管无缘金牌,但苏翊鸣的这枚银牌也创造了历史。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冬奥会首枚雪上项目奖牌,也是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

高梨沙罗服装犯规被判出局

在周一举行的跳台滑雪混合团体赛,羽生结弦的绯闻女友、日本跳台滑雪选手高梨沙罗意想不到地因为滑雪服违反规定,宽松程度超出规定2厘米,被判定成绩无效。日本队教练解释说是天气干燥,体内水分蒸发,导致高梨沙罗大腿尺寸变小。但这个理由显然没有被裁判组接受。

该判罚也不是针对高梨沙罗一人,奥地利队出现一次,挪威队甚至出现了两次,而德国队因为该犯规连第二跳资格都没拿到。对跳台滑雪项目来说,服装宽松会给选手在飞行中带来额外动力,跳得更远,所以对服装审查很严格。国际滑雪联合会(FIS)规定,“在站立姿势,滑雪服和身体必须完全紧贴,最大的误差只能高出1-3厘米(女子可以高出2-4厘米)”。在赛季之初对运动员进行测量,然后提交测量报告,经常会因为体重的变化导致出现误差。所以“滑雪服违规”并不少见,但没想到在冬奥会这种大舞台上会出现这种状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