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益唯
日前,中国足坛上演了罕见一幕:同一家俱乐部几乎同时卷入“夺冠”和“降级”。
由长春亚泰U21梯队整建制代表的泰州队刚在苏超夺冠,然而一天后,亚泰却被正式宣告从中超降级。两个几乎毫不相干的赛事,因亚泰而形成了一面镜像——映照出中超与苏超在制度公平性上的共同困境。
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的顶级联赛,中超在赛程安排上竟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明显漏洞。倒数第二轮三场保级大战被分在不同时间开球,亚泰、客家率先结束比赛后,三镇不战而提前保级。次日,海牛对三镇一战几无悬念,海牛取胜,亚泰也因此提前一轮降级。若三场同时开球,悬念有望延续到最后。
中超赛程对齐亚冠一、二级联赛当然很有必要。第29轮国安与亚泰的比赛安排在第二比赛日,是为让国安有五天时间备战亚冠二级小组赛第4轮,也是赛季前制定赛程时,难以预判保级形势下的权宜方案。但第28轮战罢后,形势已明朗,中足联本应将这三场保级大战调整为同一时间开球,以确保基本的公平;容忍如此明显的不公,只会削弱中超的公信力。
如果说中超运作机制的僵化是一种“慢性病”,那么苏超1.0赛制的公平性漏洞则是“先天的缺陷”。赛事规程规定:只要拥有代表城市学籍的球员即可代表该市出战。初衷是让更多市民参与,却给整建制引援留了“后门”。泰州队整建制引入亚泰U21梯队,确实带来了泼天流量,却让“城市联赛”的公平性蒙上阴影。一旦其他城市效仿,苏超很可能被“雇佣军”淹没,失去城市足球的纯粹意义。
中超的僵化与苏超的“后门”,看似分属两个体系,却在公平性上殊途同归。
亚泰“夺冠”与“降级”的相遇提醒我们:无论中超、苏超,再大的赛事与流量,也离不开制度的公平;失去公平,“超级”二字便难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