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王凯,右图中为王晓洁
杜正伦、刘秋艳夫妇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上海的各居民区,广大居民志愿者正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他们奔走在疫情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不辞劳苦。他们用尽心的服务助力社区防疫工作,用默默的奉献温暖守护上海这座城市。抗击疫情中,每个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都是无名英雄,向他们致敬。
记者 范献丰 郭爽 丁雨 钱依馨
A 华新战疫“夫妻档”不同的战场共同的坚守
他们,一个是镇防控办主力队员,一个是最美社区工作者,一个奔走在战疫前线,一个坚守在家园阵地,不同的战场,共同的坚守。他们就是华新镇战疫“夫妻档”——王凯和王晓洁。
刚刚过去的一周,华新镇各区域都在进行高效严密的核酸筛查。为了配合核酸样本转运,全镇成立了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小组,22名司机响应号召,迅速组建了抗疫志愿车队,担负起转运样本的重任。“哪里有核酸检测样本,我们就到哪里去收,每天基本上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等所有人测完核酸,样本全部送出去,才能收工,最晚的时候我们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结束。”身为车队队长,这几天,王凯主要负责采样送检、车辆调度及消毒工作。
转运工作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转运人员到达指定核酸检测点后,需要马上开箱检查,核对采样数量,然后录入信息、封箱、送检,来不及歇息片刻,就又要驱车奔赴下一个点位。“XX核酸检测点有人去吗?”“哪里还没有结束核酸检测?”“记得对车辆、转运箱消毒。”一路上,王凯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实时联系司机,确认转运任务的每一个细节。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王凯和队员们始终用“快一点,再快一点”的信念,搭建着一条条安全可靠的“传送带”,将每一份样本安全准时送到,确保转运工作井然有序。
王凯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毫无后顾之忧,是因为他有一位勤劳、勇敢、善解人意的好妻子——西郊半岛社区工作者王晓洁。疫情发生以来,夫妻俩克服困难、冲锋一线,在各自岗位上并肩作战、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爱和坚守书写着抗疫故事,践行着“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的家国情怀。
近日,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管理要求,华新镇需要对某小区一栋楼的相关人员和环境进行筛查,落实防控措施。接到通知后,王晓洁立刻赶回单位,投入紧张的抗疫战斗中。“您好,请问是XX小区的住户吗?”“您家里目前住着几口人……”对照人员信息表,她逐一联系了楼内住户,详细了解并记录居民需求;对于有时候居民不理解、甚至挂断电话的棘手情况,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拨打电话、耐心解释,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核酸筛查期间,王晓洁化身防疫“多面手”,全程参与社区核检工作,及时清点物资、联系医务人员、协调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忙得一刻也停不下来。遇到人手不够时,她就穿上防护服协助医生进行核酸采样。她说:“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尽这个责任,主动冲在一线,为人民服务,守护一方安宁。”
B 5000人的安康居民区解封居委书记含泪感谢社工志愿者
3月19日上午,枫林街道安康居民区完成网格化核酸筛查后正式“解封”,过去几天里,8位社工和181名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长达7天没有回家,也没有洗澡。说起大家的无私奉献,安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董瑾忍不住含泪哽咽:“心里真的很暖。”
实际上,董瑾接到辖区网格化核酸筛查任务时,距离她上任还不到一个星期。不仅如此,安康居民区还是整个枫林街道中体量最大的,共涵盖了13个小区,涉及5000多位居民。其中,仅斜土路2200弄就有7个小区,2600多位居民,“社工加上我一共只有8个人,男生只有2个,确实压力很大。”
为了确保筛查工作有序开展,董瑾将13个小区分成13个小组分头开会布置工作,各个点位的工作分派都落实到位。“首先给居委干部压担子。”董瑾说,因为人手有限,心中还是有些担心大家的压力,但居委干部们关键时刻“个个往前冲,一点都不后退”。不仅筛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干部们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志愿者们的积极热情也令董瑾印象深刻。本次筛查工作共有181名志愿者参与,他们分头在13个小区里坚守岗位。其中,年龄最小的正在上初三,年龄最大的已年过七旬。还有不少志愿者是在参加检测时注意到工作人员人手紧张,于是“当场请缨”。
说起年纪最小的志愿者,董瑾介绍,由于志愿者中年龄较大的居多,部分志愿者对操作电子设备进行扫码登记不太熟悉,这位初三女孩就主动申请加入帮忙。据悉,这位女孩的母亲也是医务工作者,“我们也担心这么可爱的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可以,但是她妈妈说很放心的,非常支持孩子的想法。”于是在培训工作流程后,女孩穿上防护服,在26度的天气里不顾炎热,接过了为居民扫码登记的工作。“她非常认真负责。”董瑾说,“通过这件事,我就觉得我们小区里面人人都在参与,很感恩。”
近日上海气温起伏变化大,社工们因为工作需要暂时都没有回家。“其实家里也都有老人孩子,但大家还是二话不说赶过来,吃住都在一起还不能洗澡。”对于社工们的辛苦,董瑾深有感触,“每天只能用热水简单地擦擦身,但大家一点怨言都没有。”
在这轮网格化核酸筛查中,社工和志愿者们默默扛起了重担。他们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但却是生活在社区中的一员。对配合筛查的居民们来说,他们的存在更令人感到亲切和安心。
C 产妇安稳产下双胞胎青年突击队彰显力量
“我的预产期就是这几天了,小区封控,我该怎么办?”徐汇区梅陇七村居民区的一名孕妇白女士收到封控通知着急地询问。
徐汇团区委的一名聘任制专职干部陈雪艳下班回到小区,也看到了封控通知,想到本社区的社工还在支援其他社区,当下人手不足,急忙赶到居委会报名加入到防疫志愿者行列。
晚上8点半,陈雪艳和一名物业人员在居委办公室拿着名册,给有密接楼栋的每户家庭打电话通知召回。得知白女士的情况,陈雪艳打电话进行安抚,稳定了孕妇情绪。
回到家的陈雪艳回想起当晚紧张的局面,“光靠居委干部,没有志愿者帮忙也不是办法!”凭借着当过梅陇七村居委书记的经历,陈雪艳火速组建了一支由小区内的在职党员和团员构成的临时“青年突击队”,十几位青年志愿者在群里当晚分配好了第二天的任务。
3月9日一早,陈雪艳和志愿者们到居委会报到,换上防疫服,分头对1400户住户进行上门排摸并通知大家下午进行核酸检测。“在上门通知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号召社区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三天内,“青年突击队”扩充到了65人。
同时在这一天,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白女士进行了产检。10日,社区做好闭环输送,白女士被顺利送到医院。
“虽然这段时间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大家齐心协力,终将拨云见日。”雪艳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白女士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取名宁宁与圆圆,寓意着祝福祖国安宁祥和,人民幸福团圆!
D 做保护别人的“大白”下次还要一起来
3月20日,一个普通的周末,杜正伦、刘秋艳这对年轻的夫妻早早地起床了,没有往日假期的慵懒,两人都相互催促着:“抓紧点,那边估计在等着呢!”因为就在昨晚,两人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前往封闭管理小区开展抗疫志愿活动。
前一天晚上十点半,大宁路街道发布了紧急招募抗疫志愿者的通知,还在加班的杜正伦得知后马上报名参加。正准备休息的刘秋艳听到这个消息立马问道:“能加我一个吗?”上次他们小区封闭时她错过了志愿者报名,内心总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杜正伦拉过她的手说:“好的,我们一起!”
第一次做志愿者,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虽然新奇,但是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责任感。到达小区核酸检测点,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协助医生扫描核酸检测码,贴注标签。
“这个码为什么扫不出来?”“明天还要不要做?”“啥时候小区能解封?”……居民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排队的人群看上去有些紧张,杜正伦便试着安慰他们:“我也是附近小区的,前两天解封了,不要担心,做好防护,跟着社区的节奏走就行了。”焦躁的队伍慢慢安静下来。
核酸检测做到一半,突然下起大雨,刘秋艳的鞋子开始进水,身上凉飕飕的。这时,一个排队的小朋友突然大哭起来,队伍又开始骚乱。今天是混检筛查,如果小组之间出现了错乱,就得全部重新来过。她赶紧喊道:“请大家按原顺序站好,不要乱动。”然后走到小朋友身边说:“不要哭,一会儿只是一支小小的棉签放到你的嘴里,像吃棒棒糖一样。”小朋友听到棒棒糖,渐渐收住了哭声,他的妈妈对她说:“谢谢侬啊。”她隔着面罩回以微笑,心里瞬间感觉暖暖的。
核酸检测工作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脱下防护服,刘秋艳拿着午餐盒饭的手有些颤抖。杜正伦心疼地摸着她的头说:“下次还来不来?”刘秋艳攒着拳头说道:“必须的,下次也不能丢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