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向阳生长  童梦飞扬 以仁为本  快乐成长 奉贤区五四学校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童心向未来  科技育人才 乐学新河  幸福人生 指向真问题  立足真学情  催生真学习 思政课一体化  同心同向育人
第06版:申城教育·专题 2022-12-14

思政课一体化 同心同向育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展示专场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

12月9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展示专场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展示了华东师大一附中教育集团陈明青团队创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初步实践成果。

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联合展示跨时空融合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明晰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同心同向,协同育人。

小学生们通过阅读“云端”资料包里的故事,感受钱学森所代表的科学家们的精神内涵,并通过现场连线,与当代科研工作者进行互动,理解“科学家精神”是如何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再联系实际生活畅谈“科学对我们的影响”,激发孩子们的理想抱负。

初中生的课堂,构建了数字化双师教学,将钱学森图书馆实物“移到”学生眼前,挖掘场馆资源的育人价值,让中学生体悟到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理解了其时代价值,从中增强立志报国的责任感。

高中生的课堂上,教师将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经历绘制结构图、文本批注、查阅资料、在线采访等学科任务,推进高中生对“科学家精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并内化为行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科学家故事的分享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初中学生在与场馆资源的对话中体悟科学家精神;高中学子在历史纵深脉络的探索中思索人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学科带头人郑国玉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小、初、高3个阶段的3位老师将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陈明青团队作出了很多创新之举,这次展示课就是案例之一。据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袁芳介绍,学校作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的基地学校,借助数字化教育,努力把思政一体化的优质资源辐射到更为广阔的区域和人群。

据虹口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徐扬介绍,虹口区自从2020年7月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来,围绕“一体、两翼、三轮驱动”,积极推进研究与实践。目前,“数字虹教”云平台初步实现了28个区域教育应用的集成,共享资源2万余条。

课堂变革要改变教与学,数字化赋能的课堂,不是将技术手段填满课堂,而是要让技术给课堂注入“灵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张民生在活动中指出,“灵动”的课堂有学生的声音,有期待、有参与、有互动、有笑容、有关注、有表达,学生与教师建立合作共同体,教学的核心指向素养的培养。

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王磊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展示周系列活动是虹口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应用场景,虹口区将以大思政课堂等特色项目建设为撬动点,推动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向纵深发展,将数字化应用推广至教育教学全学科、教育管理全方位、教育服务多维度。

活动中,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郝云教授、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王磊共同为上财附属北郊高级中学、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北郊学校授牌它们成为新一批虹口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学校。

基地校成立后,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马院的深度合作,依托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资源,指导北郊教育集团深入开展思政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