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提琴的声音低沉而悠扬。这是因为大提琴是一种次中低音乐器。但随着音乐的发展,一些追求革新的作曲家们,逐渐尝试更多的为大提琴创作高音域的作品,这对于不少大提琴演奏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在旅美大提琴演奏家彭彦恺的指尖,即便是在高音域,他也能让大提琴发出流畅、优美的声音。这源于他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
旅美大提琴演奏家彭彦恺作为史密斯堡交响乐团成员之一,他喜欢探索大提琴的一切可能性。他发现,只要经过合理的心理与身体配合,大提琴并非不能完美地演绎出动人的高音。
大提琴高音区的位置对于大部分演奏者来说都是相对陌生的,因此大多演奏者在面对高音时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的情绪。对此,彭彦恺的方法是在心理上放松且找到最佳的高音区手型。“先让身体放松,让手臂垂在身体旁边,这时手指会自动呈现出一种松弛的卷曲形状。然后保持这个手的形态并放在琴上。”彭彦恺建议这时可以让他人帮助演奏者进行多角度拍照,之后通过观察照片不断调整、找到最舒服的手型。“当身体姿态舒服了,自然演奏出来的声音也不紧张了。”
找到放松的姿势后,接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彭彦恺建议在日常的音阶练习中,要注意培养手指与手指之间的轨迹,使手臂的重量在手指间自由地“传递和行走”,这样可以锻炼每根手指的独立性。在高音区的揉弦应相对快速,以充分配合弦缩短之后震动的频率。
使用这套方法长久的练习,演奏高音就不再是大提琴手的“噩梦”了。通过这套他研究的方法,彭彦恺能够演奏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大提琴作品。2018年,他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奏了《柯达伊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这是一首现代派奏鸣曲,以高难度、快速和绕口的旋律以及高音域而闻名于世。对于演奏者来说,要兼顾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作品中展现了大提琴的各种高难度演奏技术,如琴弓技巧、音调控制和音乐控制力、表现力。彭彦恺的演奏清晰、优雅,情感丰沛。最终演出非常成功,获得广泛的赞誉。
现在,彭彦恺时常能够接到首演新作品的机会,因为作曲家们相信,无论难度多大的作品,他的演奏都能达到作曲者的心理预期。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