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梦想改造家”王平仲:“有温度的设计”治愈人心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3-04-19
扎根上海二十载,帮居住困难家庭打造“向往的家”

“梦想改造家”王平仲:“有温度的设计”治愈人心

陈玥

《小家大作》节目中,王平仲(右)与孙阿姨在改造后的家中

工作中的王平仲

王平仲与苗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崭新的迷你足球场上踢球

住在曹杨一村的孙阿姨是独居老人,在外租房多年有家不能回,只因家里有个“黑洞阁楼”。阁楼位于狭小的一室户上方,出入仅靠一室户天花板上的一个洞,零采光、难上下、安全隐患重重,让腿脚不便的她一筹莫展。直到最近,来自中国台湾的建筑设计师王平仲一展“空间魔法”,让这间“回不去的家”逆天改命,成了舒适的养老Loft。这一幕,来自东方卫视近期开播的节目《小家大作》。

多年前,王平仲就曾参加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非常惠生活》等公益设计节目。温婉儒雅的他因能将“纸片屋”“夹缝房”等各种“奇葩户型”打造成温馨住宅,为存在居住困难的家庭打造“向往的家”而“圈粉”无数。不仅在网络上拥有数百万粉丝,还被很多网友称为“治愈系暖男”“天使般的设计师”等。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陈玥

为美好的家做有温度的设计

为人很“暖”,是王平仲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小家大作》节目中,他对孙阿姨家的直角、高差、扶手、灯带、看护系统等“五大为老服务设计”精打细磨,成了节目中最大的亮点。不仅让孙阿姨热泪盈眶直呼:“从来没人为我这么考虑过!”更让许多观众惊叹于他超乎寻常的细腻。

男性设计师如何做到心细如麻?王平仲说,答案在于注入情感。“空间设计需要脚踏实地与生活联系,我不仅会充分考虑委托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也会感同身受地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中寻找灵感。”

王平仲坦言,第一次见到孙阿姨时,就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长辈。“爷爷奶奶非常疼爱我,所以我和他们的感情很深。爷爷毕业于军校,在我心里他一直是巨人一般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爷爷离不开拐杖了,心里感觉很无助,也很悲凉。”回忆起往事,他的眼眶有些泛红:“奶奶辛苦操劳了一辈子,老了却在家里意外滑倒。”看着爷爷奶奶在晚年遭受到生活起居的困扰,当时年少的王平仲却无能为力。这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也让他对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王平仲从小就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音乐、绘画、体育样样擅长,却始终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直到高二那年,他在父亲朋友的家中见到一幅精美的西班牙古建筑画,便非常兴奋地把画借回家,花了三天三夜临摹。然而看着临摹完的作品,他始终觉得不完美。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满足于纸上绘画建筑,而更希望能做出可供人生活居住的实体建筑。“人们可以真实感受到建筑里的阳光、空气和水,并随着时间的沉淀,建筑、空间和人能融为一体,这样的建筑才能更打动人。”

他立志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并经过不懈努力,如愿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建筑设计系攻读硕士。毕业后,正当王平仲准备在伦敦大展才华时,家中突发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安家上海寻根又筑梦

2001年,最疼爱王平仲的爷爷突然离世。历经万里归途赶往高雄送别爷爷后,他时常想起老人生前日思夜想家乡的场景。王平仲说:“那段时间我经常问自己,为别人设计美好的家,这是我的理想。但是我的‘家’在哪里?”

王平仲出生于中国台湾,幼年时长期跟随父亲旅居国外。“小学6年里我换过5所学校,每到一个地方,还没听懂当地语言,就又要转学了。”从小到大搬过20多次家,所以“家”对他而言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直到长辈骤然离去,王平仲才意识到,漂泊的自己同样渴望“家”的归宿。“那段时间,我特别想让自己安定下来,同时也萌生了一种家族使命感,要回到长辈出生、成长的地方看看。”王平仲的祖父出生在北京,父亲则出生在重庆,海峡两岸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让他毅然决定要到故乡寻梦。

日新月异的上海距离高雄仅不到2小时飞机航程,成了王平仲心中的不二选择。虽然此前从未深入了解过,但他依旧毫不犹豫地辞去在伦敦的工作,买了单程机票说走就走。回想起当年的决定,王平仲感慨:“2002年,我只花了10分钟就决定来上海,却一待就是20多年,上海真的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城市。”

上海与台北历史文化深厚,文脉相通,这让王平仲在初来上海时就有一种亲切感。最让他惊喜的,是上海与台北的城市地图有着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因为台北的道路名称和布局是由上海籍建筑师所作。除了地域空间上的亲近,安家上海更让王平仲获得了归属感。“工作之余我还去了重庆、北京、石家庄、广州等地方深游,那里都是长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觉依然有种‘寻根’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格调,让王平仲的设计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他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黄金的20余年留在上海,上海也为他提供了圆梦的机遇与平台。随着城市飞速发展的步伐,他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从默默无闻,到人气爆棚;从一名普通的建筑设计师,到创立自己的设计工程公司。王平仲说,上海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让他对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公益之心担起社会责任

王平仲将2012年视作自己设计生涯里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接到了上海电视台的邀约,帮助石库门里的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第一次走进石库门,看到祖孙四代挤在仅17平方米的“蜗居”里时,他默默告诉自己,作为设计师,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这之后,“公益设计”成了王平仲给自己立下的新目标。2016年,他参与成立了中国首个设计公益计划——“拥爱公益设计基金”,不仅将帮扶的目光投向具有居住困难的家庭,更聚焦老人和孩子。他曾带领团队走进大山深处的张家界苗圃希望学校,学校里破败不堪的环境,令他难以忘怀。

此后一年里,王平仲带领设计师们绘制图纸、寻找赞助商和施工方,并多次回到现场,督促施工进度。最让他难忘的,是在校内改建了一个迷你足球场。“原先校园里只有一个简陋的游戏场给孩子们玩耍,得知校舍要改建,有人建议改成篮球场,但我坚决反对。”王平仲解释,不同年龄的孩子有身高差,而篮球场又对身高有很大限制,因此自己坚持要改建成迷你足球场,并亲自教孩子们踢足球。

看着新校舍投入使用,各个年级的孩子都能在迷你足球场快乐奔跑,他说那是最幸福的时刻:“那天是周末,孩子们都在学校,他们说因为学校里有球场,所以周末也不想回家。我顿时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意义,设计师就是要做‘以人为本’的设计。”

多年来,王平仲始终没有停下公益的脚步。2018年,他受邀为徐汇区湖南街道的武康居委设计居委会办公室和活动室。通过巧用空间,实现“螺蛳壳里做道场”,让老年居民在寸土寸金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里有了更多活动的空间。此外,他还用自己的设计智慧,让居住在安福路的居民成功装上抽水马桶,告别“手拎马桶”的生活。奉贤区新叶村村民活动中心、长征镇梅四小区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等,也同样出自王平仲之手。

展望未来,王平仲说,自己对设计的追求始终未变。“我觉得一辈子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的,我依旧希望能用有温度的设计,为更多人改善生活,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